根據圖10中地理信息,回答問題
(1)請比較A圖所示區域東部與西部氣溫差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區域 |
氣溫差異 |
形成的主要原因 |
東部 |
|
|
西部 |
|
(2)A圖所示區域類似這種氣溫分布規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還有哪些?請列舉兩例。
(3)在方框中填寫B國①、②兩區域植被類型的名稱,以及沿20°S緯線植被類型變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寫出A圖中所示農業地域類型在B國的主要分布地區。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活題巧解巧練·高考地理(第二輪) 題型:022
根據圖中地理信息和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998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緊急通知》,隨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決定,在四川之后,重慶、云南、黑龍江等省市區也全面發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海南也提出發展生態綠化省工程。
(1)圖中的大部分屬于我國的________________經濟開發區。
(2)圖中CD界線屬于________界線;AB段線屬于________分界線的一段;MN屬于我國________主干管道走向的西北段。
(3)MN管道對沿線經過城市的能源消費結構產生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對這些城市環境產生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輸氣管道跨越了________級地勢階梯,跨越黃河干流河道________次,自西向東橫穿的南北向鐵路干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部還有常規能源要實現________東送工程。
(6)圖中兼跨西北地區、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青藏地區,同時屬于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青藏高寒區的省區是
[ ]
A.西藏 |
B.青海 |
C.四川 |
D.甘肅 |
(7)保存有秦渠、漢渠、唐徠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溝渠縱橫,阡陌相連,稻田密布,村舍相望,被人譽為“塞上江南”是圖中的________處。近兩三百年才大規模開渠引水,發展成為著名的“塞上米糧川”的是圖中的________處;當地各族人們利用這里有利的自然條件,開荒墾殖,引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把荒漠變成肥沃綠洲的是圖中的________。
(8)“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
①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②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③是科技興國戰略的重要體現④是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9)我國pH小于4.5的重酸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以南地區,分別有滬寧杭工業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及圖中陰影的部分是________地區。
(10)我國政府已采取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圖所示島嶼,從島西北的洋浦港到島西南的鶯歌海的沙質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質臺地上,形成一個狹長帶狀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區。讀圖甲、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圖甲 某島雨季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圖
圖乙 近50年該島西部沙漠化面積和人為活動因子變化曲線
(1)雨季時,圖示島嶼降水雖最多的地區高達____毫米以上。請簡述該地降水量豐富的主要原因。
(2)根據圖甲中相關信息,推測該島年平均氣溫等值線有何分布特點。
(3)讀圖乙,描述近50年圖示島嶼西部沙漠化面積的變化特點,并分析該地沙漠化的人為原因。
(4)對圖示島嶼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擬就該島農業發展方向和前景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他們收集整理出以下的氣候資料:
該島光照充足,夏長冬暖。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日均溫妻10℃,積溫達到8400?9200℃。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超過16℃;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5~29℃之間。這樣的光熱條件使該島成為著名的熱帶物種基因庫,也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若你是該小組成員,你認為該島為充分發揮氣候資源優勢,利用其與大陸上的季節差和品種差,在繼續抓好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還可大力建設哪些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并就如何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熱帶高效農業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上海市長寧區高三4月教學質量檢測二模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南半球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甲、乙表示河流兩坡面,回答問題。(共10分)
【小題1】 若此時上海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時刻,且圖中太陽光線為正午時的太陽光線,則該地的地理緯度為 。
【小題2】地質史上重要的成煤時期有 ,若要在該地區找煤,A、B、C巖層中有可能找到的是 。
【小題3】根據圖中信息,簡要說明圖中河谷形成的原因,判斷該河流流向并說明理由。
【小題4】 圖中河流甲坡易發生的地質災害
有 、 等,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下圖為坎昆的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統計資料圖。
材料2:2010年10月4日~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第四輪氣候談判在我國天津舉行。下圖為我國建國后東部地區氣溫和降水變化趨勢圖。
(1)根據材料1中的信息判斷,坎昆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這種氣候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說明其形成原因。
(2)從材料2可知,自1951年以來,我國東部地區氣溫變化的趨勢和降水年際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說明氣候發生這種變化的自然原因及這種變化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3)近年來,天津市對全球氣候變暖格外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天津可能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4)為抑制氣候變暖的趨勢,實現21世紀中葉碳排放的目標,試從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角度說明我國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