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目前,美國接受一批中國、印度等國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學者遷入.影響該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經濟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會文化因素
D.自然環境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播出了《回到恐龍時代》的節目。眾所周知,恐龍早已滅絕了,但節目中的各類恐龍及其生活環境如同真的一樣。完成下題。
上述節目的播出,體現了哪項關鍵技術的應用( )
A. 高速網絡技術 B. 空間信息技術
C. 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 D. 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坑”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區的地貌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左圖為“天坑”在我國的分布示意圖,右圖為甲天坑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
(1)該地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 )
A.廣東、重慶
B.廣西、貴州
C.山西、云南
D.遼寧、四川
(2)若甲地突發洪水,最適宜人員撤離避險的道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圖1是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圖2是“亞洲某月季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氣壓帶為(填名稱);圖中B風帶為(填名稱).
(2)在圖1中畫出D風帶的風向.
(3)圖1各氣壓帶中,少雨的是(填字母).
(4)圖2表示的季節是北半球 , 圖中H處的氣壓中心名稱是 .
(5)M處盛行(風向)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處盛行(風向)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大批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的難民顛沛流離,在輾轉多國后進入德國。下圖為歐洲局部簡圖(圖中箭頭表示難民遷移路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所在島嶼處于與之間的(填“張裂”或“碰撞”)地帶,多火山、地震。
(2)甲、乙兩地夏季降水較多的是 , 其主要影響因素有、。
(3)圖中難民遷移路線所經過的自然帶主要有、山地垂直帶、。
(4)大量難民涌入德國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5月14日08時~15日08時,新疆東北部和南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浮塵和揚沙天氣分布特點是。
(2)分析圖中地區浮塵和揚沙天氣多發的原因。
(3)為減輕沙塵天氣對我國北方地區的影響,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海南島經濟發展方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建設新興的工業省份
B. 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建設熱帶物種基因庫,發展熱帶高效農業
C. 利用優美的熱帶島嶼景觀和民族風情,發展特色旅游業
D. 走生態農業道路,建立基塘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若某人從北京(40°N,116°E)出發,依次向正東、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別前 進 500 千米,則其最終位于
A. 出發地 B. 出發地以西 C. 出發地以東 D. 出發地以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