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通過研究發現人均GDP、工業化、能源消耗和技術進步4個要素與城市空氣質量變化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指統計年度內全社會實際用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反映技術研發投入的多少。下圖為中國不同區域城市空氣質量的部分社會經濟影響因素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信息說明( )
A. 工業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氣質量越差
B. 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空氣質量呈負相關
C. 人均GDP與城市空氣質量呈正相關
D. 能源消耗與空氣質量呈正相關
【2】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氣質量優于其他區域說明( )
A. 珠江三角洲技術水平較高 B. 工業化速度最快
C. 人均GDP最低 D. 能源以清潔能源為主
【3】不同區域城市空氣質量與R&D經費占GDP比重相關性不同說明( )
A. 技術進步作用因區域范圍大小而變化
B. 不同區域技術進步程度不同
C. 珠江三角洲區域出現異常影響因素
D. 各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據圖可知人均GDP與城市空氣質量關系為正相關關系,人均GDP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說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空氣質量呈正相關,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環境保護投入,所以C對,B錯;而工業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氣質量差,如珠三角工業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氣質量較好,A錯;圖示中顯示能源消耗與空氣質量為負相關關系,D錯;故該題選C。
【2】讀圖可以發現,珠三角R&D經費占CDP比重與城市空氣質量呈正相關關系,且影響較大,說明珠三角在經濟發展中技術研發已經進入到較高水平,工業發展水平高,且污染較少。珠三角改革開放后,工業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國前列,單從空氣質量優于其他地區,無法得出工業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結論,BC錯;珠三角能源消耗與城市空氣質量呈負相關關系說明其能源結構不是以清潔能源為主,D錯,故該題選A。
【3】讀圖可以發現,無法得出技術進步作用因區域范圍大小而變化的結論,A錯;珠三角的影響因素有工業結構、技術進步程度等,無特殊影響因素,C錯;各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小和兩者相關性無聯系,D錯;據圖可知R&D經費占GDP比重與城市空氣質量在不同區域相關性不同主要是因為不同區域的技術進步程度對資源利用能力與效率作用不同,故該題選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等固態降水率線分布(固態降水率是指固態降水或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總量的百分比),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半島固態降水率的分布特點。
(2)分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半島主要山脈東南坡森林覆蓋率高于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描述該半島西部海岸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列舉三種其適宜發展的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圖中左側是某季節影響氣候形成的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A氣壓帶的名稱是________;根據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可以判斷出圖示地區的季節是________季。
(2)下圖為兩種氣候類之對應的數字序號。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3)氣候類型⑦的成因是__;圖中顯示的季節里,④所示地區氣候類型的特征為__;氣候類型⑤分布的一般規律是___。
(4)氣候類型①所示地區植被類型是___,由氣候①→②→③→④→⑤變化所產生的自然帶變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異規律,該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以___________的變化為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百度地圖記錄下的2015年春運期間人口流動數量前五位省份(直轄市)人口流動狀況,五省市地域相鄰省貢獻了主要流動人口。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春節前后人口流動方向與圖示相反的是
A. 安徽、河北、廣西 B. 湖南、江西、陜西
C. 湖北、河南、寧夏 D. 四川、河南、西藏
【2】五省市凈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現時間不同的影響因素是
A. 來源地遠近 B. 交通通達度 C. 職業構成 D. 年齡結構
【3】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運期間人口流動強度的措施是
A. 東部地區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 B. 東部地區加快進行高速鐵路建設
C. 中西部地區大力發展節日旅游業 D. 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加工制造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太陽系模式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地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圖中可以直接看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條件是
A.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很安全 B. 地球上有液態水存在
C. 地球有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 D. 地球具有適宜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1月,長沙市政府發布工程方案,提出全面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到2030年時,湖南長沙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在試行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里,定義海綿城市,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下圖是“海綿城市模型圖”,讀圖完成下面問題。
【1】對建造“海綿城市”最確切的理解是( )
A. 主要是針對城市內澇而實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 主要是針對“城市熱島”現象而實施的調節氣候措施
C. 主要是針對城市水問題而實施的構建城市水生態系統措施
D. 主要是針對城市水污染而實施水質凈化措施
【2】“海綿城市”所構建的水循環系統是( )
A. 純自然的水循環系統 B. 高仿真自然水循環的人工水循環系統
C. 純人工的全新水循環系統 D. 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疊加的水循環系統
【3】城市海綿體蓄留、凈化的水體可低成本用于( )
A. 城市居民飲用水 B. 城市道路清潔、園林綠化用水
C. 工業用水 D. 農業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4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為我國杭嘉湖地區局部圖。該地區植桑養蠶歷史悠久,塘基種桑,塘中養魚,桑葉喂蠶,蠶屎飼魚,塘泥培桑的“;~塘”。與北方蠶區一年養蠶2—3次相比,本區一年養4—5次。自唐朝以來,絲綢業一直是該區域的特色產業,素以“絲綢之府”著稱,絲綢產品享譽國內外。在古代,人們為解決屯田圍墾的旱澇問題,就在該地區筑東西向的“橫塘”、南北向的“溇港(河溝)”,并在部分“橫塘”上修筑若干從上游往下游,涵洞逐漸收窄的橋梁防蝕防淤,用閘門控制河流引水、排水,逐步形成了“縱溇橫塘”的溇港圩田系統。
(1)分析杭嘉湖地區桑蠶養殖的自然條件。
(2)富饒遼闊的蘇杭地區與“縱溇橫塘”的水利工程密切相關,請簡述其主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區是西藏最重要的食鹽產地,這里的食鹽廣泛的分布于湖邊,根本就無須曬鹽。古代,西藏的壯民以十幾戶牧民為一個團隊組織上百頭牦牛和上千頭綿羊,在冰雪消融的季節到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區運輸食鹽,在每年的秋季(青裸收獲的季節)趕到藏東南的拉薩等地用食鹽去交換糧食。有的運輸食鹽的團隊甚至走得更遠。這條古代食鹽的商貿通道被稱為“食鹽之路”。
(1)指出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產食鹽的原因。
(2)簡析西藏牧民在夏半年運輸食鹽的優點。
(3)簡述西藏牧民在食鹽運輸路線上遇到的主要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地氣候資料圖。
材料二 兩大洲的緯度分布組合示意圖。
(1)讀材料一,該氣候類型的名稱是_____,其分布的規律是___,氣候特征是______,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屬于該種氣候類型的是_______。
(2)在材料二中,A地的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