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6-2007年度瀏陽一中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試題 題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中課程新學案 高三年級 地理 題型:043
下圖所示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種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化,以驚人的速度在吞噬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亞熱帶脆弱的喀斯特環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發育作用及人類不合理社會經濟活動的干擾和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巖石大面積裸露,地表土層流失殆盡,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地表呈現無土、無水、無林,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巖石(主要是分布最廣的碳酸鹽巖)經以溶蝕為先導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發育的特殊地貌。
(1)上面右圖為該地區某城市年內各月降水量與氣溫圖,試判斷其氣候類型并描述其氣候特點。
(2)根據上面左圖及材料二,試判斷該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并描述該地貌條件下形成土壤的特征。
(3)該地區雖然處在濕潤地區,由于特殊的地貌條件,形成“地下水滾滾流,地表水貴如油”,使得該地區缺水嚴重。試分析其成因。
(4)圖中所示地區為我國某能源重要輸出地,該能源主要來自R河,試分析R河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某地貌發育程度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圖中所示地貌形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化作用 B.搬運作用 C.侵蝕作用 D.沉積作用
圖中地區水資源豐富,但地表水缺乏,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下滲 B.蒸發旺盛 C.森林覆蓋率低 D.深居內陸
圖示地貌在桂林廣布,平地多拔起的孤峰,其地貌形態發育程度處于
A.高原區 B.山地區 C.高原山地區 D.平原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浙江慈溪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材料 我國某區域的地理要素圖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北部地區農業發展類型屬于( )
A. 河谷農業 B.高原畜牧業 C.壩子農業 D.綠洲農業
(2)乙圖為該地區某城市年內各月降水量與氣溫圖,試判斷其氣候類型并描述其氣候特點。
(3)據甲圖,試判斷該地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4)圖中所示地區為我國某能源重要輸出地,該能源主要來自R河,試分析R河該能
資源豐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