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麥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極洲麥克默多灣以西,這里幾乎沒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形谷,谷底散布著一些含鹽量達40%的小水塘(下圖)。干谷面積很大,約有4 000平方千米,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層的區域。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麥克默多干谷的常年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
A.東北風B.東南風
C.西北風D.西南風
【2】干谷中的小水塘終年不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氣溫偏高B.鹽度偏高
C.受地熱影響D.水生動物擾動
【答案】
【1】B
【2】B
【解析】
1.本題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對南極洲的緯度位置及其所處的氣壓帶和風帶要熟悉。2.本題考查極地地區局部氣候成因。南極地區緯度高,氣溫極低,終年冰雪覆蓋的常態下出現的獨特的小水塘,要從地理環境的非地帶性規律的角度進行分析。
【1】麥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極洲,南極洲位于南極圈內,緯度高,常年盛行極地東風,南半球極地東風為東南風,B正確,A、C、D錯誤。
【2】題干有提示信息:谷底散布著一些含鹽量達40%的小水塘,可知終年不凍,原因最有可能是鹽度偏高,因為水的鹽度越高,冰點越低,B正確;南極地區緯度較高,終年氣溫很低,A錯誤;南極洲位于南極洲板塊內部,地殼運動穩定,無地熱影響,C錯誤;小水塘位于陸地上,海洋生物不能到達,陸上溫度極低,水生動物難以生存,故不是水生動物擾動,D錯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西瓜雪”的形成是因為溫度升高時,紅色的微生物(極地雪藻)開始迅速生長所致。2月28日,南極出現了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
完成下面小題。
【1】“西瓜雪”大面積出現會
①增加對陽光的反射而降溫 ②吸收大量太陽輻射而升溫
③引起南極生態系統的改變 ④擴大了西瓜雪的生存空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人們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也發現了“西瓜雪”,出現的地方可能在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擋潮堤壩,江滬浙沿海修筑海塘歷史悠久。如今海塘修筑已演變成圍墾,即在海灘和淺海上建造圍堤,阻隔海水,排干圍區內積水使之成為陸地。金山區近年修筑圍堤總長4800多米,圍海造地約3866畝。
材料二:長三角區域略圖(下圖)。
(1)崇明島的形成主要與_______和_______兩種外力作用有關,預計崇明島有可能與_______岸(填方向)相連,這主要與_______有關。
(2)從熱力環流的角度簡析海上多雨的原因,是因為海面水汽充足,與陸地比,海洋熱容量_______,夜間氣溫較_______,水汽上升冷卻凝結形成降水。
(3)現今圍堤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從環境保護角度簡述古代海塘對沿海地區陸地環境的積極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國部分地區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讀圖,完成以下小題。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2】影響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緯度位置 C. 洋流 D. 距海遠近
【3】圖示地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A. 商品谷物農業 B. 乳畜業 C. 大牧場放牧業 D. 游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老師2017年1月1日乘坐航班從上海出發,飛往美國舊金山(西八區)。下圖為在互聯網上查詢到的該航班信息圖。讀圖回答問題。
【1】本次航班飛行時長約
A.5小時B.11小時C.15小時D.19小時
【2】導致本次飛行“時光倒流”的原因是
A.飛行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B.該時段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C.起飛降落兩地分屬不同半球D.起飛降落兩地的經度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成都某學生暑假時在非洲西南端好望角附近(34°S)拍攝的照片。拍攝地臨近海邊某停車場附近,圖中造型奇怪的行道樹是自然而成。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行道樹的葉片特點是
A.四季不落葉B.表層有蠟質
C.葉片大而厚D.形狀呈針狀
【2】造成圖中造型奇怪行道樹景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光照B.降水C.大風D.氣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區域1月和7月的等溫線分布圖(等值距為2),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對該區1月等溫線走向影響最大的是
A.地形 B.緯度
C.海陸分布 D.洋流
【2】A地7月氣溫可能是
A.26 ℃ B.27 ℃
C.28 ℃ D.29 ℃
【3】徑流系數是一定匯水面積內總徑流量與降水量的比值。調查發現圖中的A處徑流系數有增大的趨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A處徑流系數增大,下滲也增大
②A處徑流系數增大,使當地氣候將變得更加濕潤
③A處徑流系數增大,對河流補給變得不夠穩定,水位季節變化增大
④A處近些年來,森林植被被破壞,對水源涵養有減弱趨勢,不穩定徑流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稻蝦共作模式是一種將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有機結合的農業生產模式,通過一些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在水稻田放養小龍蝦,促進水更茁壯地成長,現水稻和小龍蝦共生達到龍蝦除草、蝦糞肥等功效,實現綠色農業生產,提高種植、養殖收益
材料二 湖南省益陽市南縣是洞庭湖區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聞名遐的“特色養殖大縣”、“農業部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南縣立足稻蝦業的發展,圍繞一產建基地、二產深加工、三產強配套,拉長產業鏈,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摸索總結了一套完整的稻蝦生態種養綠色高產創新集成技術,示范推廣了“稻蝦生態種養”綠色水稻栽培技術,該種植模式已推廣輻射到了附近的縣鄉等地區,生產規模明顯擴大。
(1)分析南縣適宜大規模發展“稻蝦共作生態種養的優勢條件。
(2)說明推廣“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對南縣農業發展的積極影響。
(3)為進一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請你為南縣稻蝦共作”生產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能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體現在增溫、保濕、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
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 )
A.減弱了地面輻射造成的熱量散失B.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C.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D.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2】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B.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
C.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