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長沙、株洲、湘潭(簡稱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國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的綜合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和科技基礎良好,發展潛力巨大。
材料二:2010年國務院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這是我國為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而制定的戰略規劃。對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全國形成更加合理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材料三:目前長三角地區正處在兩種產業轉移并行的關鍵階段,一是國際間的產業向長三角區域內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優勢明顯、基礎產業雄厚的地區轉移:而在長三角內部,相對發達的上海、浙東、蘇南將部分產業向蘇北、安徽轉移。
材料四:我國部分省(區)地圖:
61.長沙、株洲、湘潭作為中部城市群之一,將發揮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請分析該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區位條件?
62.長江三角洲向蘇北、安徽轉移的產業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皖江城市帶應采取哪些措施承接這些產業的轉移?
63.皖江城市帶、長株潭城市群,與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的差異顯著但經濟發展互補性強,請簡要分析他們間的相互合作給雙方各自帶來的益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1:城市群的綜合競爭力包括先天競爭力、現實競爭力和成長競爭力。先天競爭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群的發展空間、勞動力人口數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規模方面;現實競爭力包括城市群GDP總量、對外貿易、城市群分工程度、中心城市的主體地位等方面;成長競爭力是指城市群GDP增長速度、教育質量、科技水平、醫療質量、文化設施、工業污水排放處理達標率等。長三角城市群與其他城市群競爭力比較,先天競爭力、成長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均排第一。
材料2:城市群發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及正在形成一批規模不同、發育程度不同的城市群,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又提出我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
材料3:我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示意圖。
(1)每一個城市群都有核心,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兩橫”是指沿隴海——蘭新經濟帶和沿________經濟帶;城市群發育程度呈現自東向西________的空間分布特征,發育程度較高的城市群位于我國“兩橫三縱”中的________經濟帶。
(3)我國城市群發育的動力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等等,珠三角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________進程快;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目前制約環渤海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鐵路的發展為城市群的發育提供了堅實的交通聯系基礎。在核心城市,發展地鐵等地下交通網絡;在城市群內部城市之間,可以大力發展城際軌道交通;而在相鄰城市群之間,發展________鐵路大大縮短了城市群間和城市間的時空距離。
(5)簡要分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先天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南省華容縣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文科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0分)湖南省位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圖11為湖南省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洞庭湖平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試從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簡要分析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回答兩方面)(4分)
(2)湖南省河湖眾多、濕地廣布,對生態環境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請你談一談濕地有哪些主要功能?(回答兩點)(2分)
(3)自然環境對城市分布有著明顯的影響,圖中城市共同的特點是沿_______分布。(2分)
(4)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紀末,洞庭湖面積僅剩下2625平方千米。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涼山州高三下學期第三次診斷性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沿我國城市甲(25°N)和城市乙(26°36′N)所作的地形剖面圖,圖中丙河是發源于我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一條國際河流,讀圖同答下列問題。
1.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
A.東南方 B.西南方 C.東北方 D.西北方
2.對甲、乙所在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云霧較多,年太陽輻射弱
B.乙地地表崎嶇,地表水下滲現象較為嚴重
C.1月氣溫甲地較乙地低
D.甲、乙兩地以種植春小麥為主
3.乙地所在省區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造成水土流失,使巖石大面積裸露或堆積,呈現出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①風力侵蝕 ②流水沖刷 ③流水溶蝕 ④氣候干旱 ⑤毀林開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吉林市高三畢業班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該圖為“某城市在不同建設時期人口與用地規模發展過程的模式圖”(圖中各單元格的地域面積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據此完成14-15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時期Ⅰ,在城區內建廠,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區內各項基礎設施
②時期Ⅱ,在城郊地帶建設工業小城鎮,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
③時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線建廠,交通便利
④時期Ⅳ,在城區邊緣建廠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該城市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在建設時期Ⅳ擬將交通干線a、b、c、d作為其規劃的工業地域發展軸。從保護大氣環境因素考慮,合理的發展軸線是
A.a、b B.a、c C.b、c D.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