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珠江三角洲區域示意圖”,完成問題。
1.圖示地區存在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
②季風氣候區,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費嚴重
④沙質土壤,水分滲漏嚴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2.該圖河口段冬季容易發生的環境問題是
A.暴雪
B.沙塵暴
C.咸潮
D.赤潮
3.該區域城市化發展模式應該是圖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某自然資源的區域調配如右圖所示(線條粗細表示運輸量相對大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自然資源是________。
(2)該資源在我國分布的特點是什么?
(3)據圖可知,該資源主要從________輸往珠江三角洲和____。
(4)簡要說明該資源大量輸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原因和運輸方式。
(5)該資源的輸入對珠三角地區有何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綜合題
(14分)圖甲和圖乙分別是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較高,是我國重要的兩大城市群。結合所學的知識,完成下列填空。(共6分,每空1分)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將形成以A 和G 兩大特大城市為龍頭,以一大批大中城市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托,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并加強與 、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協調,打造一個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b、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⑤ 、⑥ 、⑧ 為核心,地跨滬、蘇浙三省市。
(2)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來解決兩地區能源緊張的狀況?(共2分)
(3)分析圖甲所示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共2分)
(4)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共2分)
(5)“泛珠三角”區域中屬于中部經濟地帶的省區有 、 。(共2分,每空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四川省雅安中學高二12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問題:(共12分)
(1)該區正以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為核心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圖示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上圖所示區域中,香港以自由貿易(轉口貿易)和金融服務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廣州和珠海等地則以制造加工業而聞名。分析該地區的產業分布對本地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陜西省西安市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綜合題
(14分)圖甲和圖乙分別是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較高,是我國重要的兩大城市群。結合所學的知識,完成下列填空。(共6分,每空1分)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將形成以A 和G 兩大特大城市為龍頭,以一大批大中城市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依托,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并加強與 、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協調,打造一個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b、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⑤ 、⑥ 、⑧ 為核心,地跨滬、蘇浙三省市。
(2)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來解決兩地區能源緊張的狀況?(共2分)
(3)分析圖甲所示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共2分)
(4)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共2分)
(5)“泛珠三角”區域中屬于中部經濟地帶的省區有 、 。(共2分,每空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四川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問題:(共12分)
(1)該區正以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為核心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圖示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率先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上圖所示區域中,香港以自由貿易(轉口貿易)和金融服務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廣州和珠海等地則以制造加工業而聞名。分析該地區的產業分布對本地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