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七次連續清查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有林面積達到803.4萬公頃,凈增3.9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8.87億立方米,凈增0.3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6.55%,增長了0.87%,森林資源總量恢復到林區開發初期水平。
材料二: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要完善森林火災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完成森林火險預警系統和林火視頻監測系統建設。
(1)森林火災是導致大興安嶺地區森林資源破壞的原因之一,大興安嶺的森林火災多發生于________(季節),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監測森林火災的技術手段為______________。
(2)除森林火災外,導致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破壞的原因還可能包括哪些方面?(三點即可)
(3)大面積天然森林破壞給當地帶來的環境問題有哪些?(三點即可)
(4)大興安嶺地區要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四點即可)
【答案】(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風天氣 遙感技術
(2)采育失調;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居民燒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點即可)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珍稀動植物資源瀕臨滅絕,物種減少等。(答出三點即可)
(4)合理采伐,實現采育平衡;對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發展綠色食品、醫藥和特色養殖業;培育和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對林地的壓力;加強林區建設與管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破壞的原因,大面積天然森林破壞給當地帶來的環境問題,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第(1)題,考查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由于大興安嶺地區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風天氣,故大興安嶺的森林火災多發生于春季;遙感技術是監測森林火災的技術手段。
第(2)題,考查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破壞的原因。采育失調;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居民燒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是導致東北地區森林資源破壞的主要原因。
第(3)題,考查大面積天然森林破壞給當地帶來的環境問題。大面積天然森林破壞給當地帶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珍稀動植物資源瀕臨滅絕,物種減少等環境問題。
第(4)題,考查大興安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大興安嶺地區要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合理采伐,實現采育平衡;對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發展綠色食品、醫藥和特色養殖業;培育和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對林地的壓力;加強林區建設與管理等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人們把森林稱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三北防護林的作用主要是
A. 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B. 美化環境、調節氣候
C. 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D. 提供木材、供應林產
【2】交通道路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塵、吸毒殺菌
②降低噪聲、減輕污染
③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④劃分車道、隔離交通
⑤提神醒腦、減少事故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遏制單位 GDP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現象,中國正在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節能 風暴,由此引爆節能市場無限商機。據專家測算,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所蘊涵的 節能商機將近 3 萬億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科技的發展對能源的影響是
①能源的種類不斷增加 ②能源的消耗結構日趨多樣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變為可再生能源 ④各種能源的蘊藏量不斷增加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當前我國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①能源地區分布不均,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在地區上不平衡
②人均能源占有量低
③能源利用率高,單位產值能耗高
④能源消費構成不合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遠眺得多了,便發現了一個規律:每當“風和日麗”的天氣,既無風和的開朗感覺,更不見日麗在哪里。早晨,太陽在北京市區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舊籃球。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盤古尚未開天,更是一片混沌,連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見。而一旦起了風,那景觀立刻就不同了。一夜大風過去,紅日蒸騰,京城如洗,西山如畫,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此時我才發現,北京是那么美。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風;北京盼風!回答下列各題。
【1】文中劃線部分所描述的天氣現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 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大氣污染嚴重
B. 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嚴重
C. 大氣中酸性氣體比例過大
D. 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氣溫升高
【2】從根本上解決該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是( )
①盡量減少資源的開發②調整經濟行為,輔以生態工程措施③重點地區實行嚴格的退耕還草措施④謀求人地協調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粗放型發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3 日,沈陽出現持續高溫悶熱天氣,平均最高氣溫 34.1℃,8 月 2 日最高氣溫達到 38.4℃,突破歷史極值。
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沈陽市 2018 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3 日異常高溫的原因是
A. 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大 B. 近幾日副熱帶高壓系統控制
C. 夏季,晝長較長 D. 夏季風較往年更強
【2】關于該時段沈陽市高溫天氣帶來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A. 土壤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增加 B. 氣溫較高,利于植物生長
C. 渾河河水流速增快 D. 河湖水量大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上半年,受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影響,安徽利用外省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國承接產業轉移的佼佼者,全省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數量明顯增加,與長三角地區分工合作不斷深化,滬蘇浙上半年在皖投資1億元以上在建項目2601個,到位資金1303.4億元,同比增長22.8%,到位資金占全省53.7%。據資料完成下題。
安徽省成為全國承接產業轉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較低 ②科技進步,人才豐富 ③靠近滬蘇浙發達地區,聯系方便 ④區域工業化水平高,產業協作條件優越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些年,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引入我國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還可剝下籽粒做菜,是一種新興的休閑保健營養食品。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1】我國北方的水果玉米在品質和甜嫩程度上均優于南方的水果玉米,其原因是
A. 熱量較充足 B. 土壤較肥沃 C. 水源較豐富 D. 生長周期長
【2】【2】水果玉米栽培時須與其他作物隔離300米以上,其最主要目的是
A. 方便耕地澆灌 B. 保證玉米品質
C. 利于作物通風 D. 增加光照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1年8月18日、26日、9月24日,太陽先后3次出現特大耀斑活動,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耀斑現象發生在太陽的( )
A. 內部 B. 光球層
C. 色球層 D. 日冕層
【2】這幾次太陽活動造成的影響( )
A. 使到達地球的可見光增強,紫外線有所減少
B. 出現電離層的擾動,短波通信受到強烈干擾
C. 爆發時極光格外耀眼
D. 對人造衛星的運行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秋天,是水稻豐收的季節。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滿了需要晾曬兩周的稻谷。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水稻中決定營養成分的干物質積累豐富。脫殼后,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需要經過138天漫長的生長期。”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關于黑龍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黑龍江五常大米成為全國最好的稻米的優勢條件是
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②熱量充足、適宜喜熱作物生長
③作物生長期長,有機質積累豐富
④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促使黑龍江五常由“種稻禁區”轉變為全國最好的稻米產區的主要原因
A. 優良水稻品種的培育和引入 B. 大棚種植技術的發展
C. 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D. 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
【3】關于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平原地區面向國內大宗農產品的需求市場,繼續強化商品糧、豆等大宗農產品生產
B. 發揮土地資源優勢,高強度推進農林開發,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C. 西部草原區應當立足多元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實現“立體開發”
D. 山區應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