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既有鐵路干線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線上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實現了旅客列車追蹤間隔5分鐘。這標志著我國既有鐵路干線提速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回答下列各題。
(1)這次鐵路大提速主要應用到地理信息技術是( )
A.地理信息系統
B.遙感技術
C.遙感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
D.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
(2)據提速動車組時刻表,乘坐下表中那一次的旅客到達終點時看到太陽最接近正南方向( )
注:長春(43°53N; 125°20E) 長沙(28°11N; 113°E)
西安(34°15N; 108 55E ) 廣州(23°00N; 113 11E)
A.D21
B.D201
C.D584
D.D776
【答案】
(1)D
(2)D
【解析】
【1】本題考查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的領域主要表現為: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可對農作物進行估產、有助于防災減災);全球定位系統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導航);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與服務、交通道路管理、環境管理以及城市規劃、防災減災等)。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2】本題考查地方時的計算。太陽最接近正南方向,地方時為12:00。長春的經度為125°20E,比北京時間早,所以北京時間為13:31,已過正午;長沙經度為112°E,比北京時間遲,北京時間11:15,長沙未到正午;西安比北京時間晚44分,所以未到正午;廣州比北京晚28分左右,所以時間最接近正午。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促進人口遷移,下圖為2000~2010年間我國省際人口遷移重心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十年間,我國人口遷移重心均位于武漢市周邊,主要是因為其( )
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數穩定
C.經濟實力雄厚
D.交通網絡發達
(2)據圖推斷,圖示時段( )
A.西部地區人口遷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區人口遷移規模穩定
C.珠三角轉為人口凈遷出地區
D.長三角對外來人口引力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羅拉多大峽谷是陸地上最長的峽谷之一。從谷底向上,沿巖壁出露著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巖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峽谷因此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科羅拉多大峽谷巖壁的巖石從成因來看多屬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對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成所起作用最大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蝕 B. 流水侵蝕
C. 風力侵蝕 D. 海浪侵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某資源分布圖(陰影區),回答下列小題。
【1】該資源最有可能為 ( )
A. 石油資源 B. 森林資源
C. 濕地資源 D. 水資源
【2】該資源的減少會導致 ( )
A. 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 B. 全球變暖加快
C. 干旱呈全球化趨勢 D. 人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豐富的鐵礦資源發展起來的我國重要的鋼鐵基地。
【1】該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有( )
A. 鐵礦儲量大,礦產組合好 B. 在兩河交匯處,航運便利
C. 臨近鐵路樞紐,交通便利 D. 接近鋼鐵產品的消費市場
【2】該區域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 )
A. 帶動第一、三產業比重的提高 B. 推動鋼鐵及相關工業的發展
C. 促進人口遷移和民族團結 D. 促進社會治安的改善
【3】伴隨礦產資源的開發,該區域可持續發展中應克服的主要問題是( )
A. 用地緊張和交通擁堵問題 B. 能源資源短缺問題
C. 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 D. 水資源不足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2000年中國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構成。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構成的地區差異,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其原因。
(2)簡述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的主要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放置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運動。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實驗能夠模擬的地理現象是
A. 晝夜更替 B. 晝夜長短的變化 C. 太陽高度角變化 D. 四季更替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地位于昏線上 B. P地日出的地方時晚于6:00
C. 該節氣表示的是冬至 D. 該日北京的晝長比我們襄陽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霾是一種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得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渾濁現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氣象條件決定。圖是某地區1961一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數分布圖。說出圖中甲地霾多發的季節并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農業生產中的害蟲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和農藥防治兩大類型,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對付害蟲的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圖甲為“不同防治措施下害蟲種群密度和作物污染變化示意圖”,其中實線表示害蟲種群密度的消長狀況,虛線表示農作物的污染指數變化。圖中A點和E點是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的時間節點。圖乙為“農藥對土壤的污染示意圖”,土壤是農藥在環境中的“儲藏庫”與“集散地”,施入農田的農藥80%—90%殘留于土壤中。農藥對土壤的污染,與農藥的基本理化性質、施藥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施藥地區農藥使用的歷史密切相關。
(1)根據圖甲簡述作物污染變化與害蟲種群密度變化的關系,說出E節點后主要使用的是哪種防治措施。
(2)結合材料,指出農藥污染土壤的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