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動物對地理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發揮著平衡功能。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把非洲熱帶草原上的獅子、獵豹等大量捕殺,若干年后最可能出現的景象是
A. 大群的羚羊、斑馬生活在安寧的草原上
B. 草原依然如故,沒有變化
C. 初期食草動物大增,后又數量銳減
D. 草原退化、沙化
【2】美國黃石公園的工作人員發現公園里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原因是鹿的數量增長過快,那么他們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允許獵殺鹿,獲取更多收入
B. 將鹿驅趕到黃石公園以外
C. 從非洲進口食肉動物獅子、獵豹
D. 從加拿大引進灰狼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UFO全稱為不明飛行物,也稱飛碟(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簡稱UFO)是指不明來歷、不明空間、不明結構、不明性質,但又漂浮、飛行在空中的物體。一些人相信它是來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有些人則認為非天外來客。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這種現象屬實的話,這說明太陽系之外有高級生命現象的星球( )
A. 溫度變化幅度很大 B. 體積和質量類似天王星
C. 近鄰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D. 距離其最近的恒星發出的光照較暗
【2】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關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 確的是( )
A.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溫度變化幅度不大
B. 日地距離適中——表面溫度適宜,液態水存在
C. 體積和質量適中——太陽光照穩定
D. 地球自轉和公轉周期適中——形成大氣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近年來,“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嶄新的旅行方式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安徽省地處我國中部,皖贛鐵路縱貫全境。黃山市的黟縣是全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縣之一,是歷史上的徽州古村落和徽州文化的典型。寫生旅游在黟縣旅游開發中地位凸顯,來此寫生旅游的人平均停留時間約11天。黟縣的宏村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山水民居、人、自然融為一體;屏山村有1100多年的歷史,吉陽河穿村而過,構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水古村落圖畫。
說出黟縣寫生旅游的客源市場,并分析吸引他們到此“研學旅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各國天文學家預測下一個太陽活動峰值將出現在2011年或2012年。回答下列各題。
【1】在太陽色球層和光球層分別出現的太陽活動類型主要是( )
A. 黑子和耀斑 B. 耀斑和日珥
C. 黑子和日珥 D. 耀斑和黑子
【2】可能是由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所形成的現象是( )
A. 有線電話突然中斷 B. 氣溫異常升高
C. 山體發生滑坡 D. 指南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全球氣候正在變暖.據推測,21世紀全球氣溫可能上升2℃~5℃,若這種推測屬實,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有
A. 海水蒸發旺盛,水循環活躍,我國西北干旱地區降水量增多
B. 我國東北平原一年一熟的農田范圍縮小
C. 隨著海平面的上升,我國部分沿海地區有被淹沒的可能
D. 我國橡膠種植面積擴大,畜牧業地區范圍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我國學者考證: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據統計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為一種遺傳印記,使我們可以追蹤世系并理解現代中國的人口遷移與歷史事件。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李姓人在歷史上從甘肅逐漸遷移到河南,使河南成為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這一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生態環境 B. 經濟
C. 政治 D. 社會文化
【2】近30多年來,我國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來越復雜,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 甘肅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江蘇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陜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資源非常豐富。但在5年前,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當地在資源開發初期最有可能發展的是
A. 高耗能工業 B. 食品工業 C. 農產品加工工業 D. 金礦開采
【2】近年來,該地區逐漸形成圖示的發展模式。有關該模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
B. 擴大了污染范圍和污染物的來源
C. 加強了對當地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D. 增大了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許多聚落名稱體現了所處自然環境的特點。黃土高原地區有些聚落名為“XX川”。《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川地是山間或河流兩邊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據此完成題。
【1】為趨利辟害,這些以“川”為名的聚落選址宜( )
A. 緊鄰河岸以方便取水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遠離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農業社會,決定這些聚落發展規模的主導條件是( )
A. 河流水量 B. 土壤肥力 C. 川地面積 D. 林木蓄積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學地理小組做地理實驗,觀察有植被覆蓋與無植被覆蓋條件下水土流失的差異。
實驗器材:兩塊木板(1米長,0.6米寬)其中一塊木板是光滑的(代表無植被覆蓋),另一塊粘上一層棉質毛巾(代表有植被覆蓋)、兩小盆等量沙土、兩個盛滿水的噴壺、兩個帶刻度的水槽、兩塊秒表。
請你為該小組(1)設計實驗過程
(2)預計實驗結果
(3)總結實驗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