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是20世紀下半葉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據此回答題∶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強沙塵暴次數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A.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
B.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地區 |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
D.我國氣候有變干的趨勢 |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發展畜牧業 |
C.采取適當辦法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以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 |
D.禁止干旱地區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
A.我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臺風侵襲 | B.正是我國北方地區利用沼氣的最佳時期 |
C.地球公轉速度正是一年中最快的季節 | D.南半球大陸氣溫比海洋低。 |
【小題1】A
【小題2】C
【小題3】C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我國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為原因(破壞植被等)導致西北地區生態惡化,自然因素影響相對較小。
【小題2】A項為過度用水,會加劇土地沙化程度。B項可在相對較為濕潤的地區發展,但對整個干旱區而言,也會加大環境壓力。D項不現實。
【小題3】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多發于冬春季節。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臺風多發于夏秋季節,A錯誤;我國北方地區利用沼氣的最佳時期為夏季,B錯誤。南半球大陸氣溫較海洋低,判斷為南半球的冬季,為北半球的夏季,D錯誤。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規律:近日點(1月初)最快,故C項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我國的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和治理措施。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學生只要掌握我國的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并結合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分析,而治理措施一般針對原因分析即可,注意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和結合選項的合理性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陜西省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廣東省佛山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理科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2006-2007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地理試卷 題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學2009-2010學年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莘縣實驗高中2010屆高三上學期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