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區中部(如圖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現湖水水位上漲的現象。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區周邊風力較大且變化明顯。在湖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作用下,湖區a氣象站檢測該地,雨季多夜雨(如圖乙所示);同時年內平均氣溫日較差隨季節變化明顯(如下圖)。
(1)推斷納木錯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漲的主要原因。
(2)請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說明納木錯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分析a氣象觀測站8月比1月平均氣溫日較差小的原因。
【答案】(1)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導致湖水水位上漲。
(2)夏季,季風帶來豐富的水汽,受湖泊與陸地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夜晚湖區盛行上升氣流,水汽易凝結形成降水。
(3)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8月氣溫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積大,湖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明顯,所以溫差小。
【解析】
試題考查熱力環流。
(1)由材料可知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湖泊水位上升說明補給水量增加,冰雪融水增加,可推測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2)夏季氣溫高,冰雪融化量大,湖泊補給量增加,水位升高,湖泊面積大;受海陸熱力性質的影響,白天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升溫慢,氣溫低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夜間,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降溫慢,氣流上升,加上湖面水汽充足,易形成降水,因此湖區多夜雨。
(3)從圖中看8月氣溫日較差明顯小于1月,原因是8月降水較多,空氣濕度大,云量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白天氣溫不太高;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夜間氣溫相對較高,因此晝夜溫差;8月氣溫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積大,湖水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明顯,可減小氣溫日較差。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非洲大陸局部區域某月份平均氣溫(單位:℃)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R地的氣溫數值,可能是
A.16B.20
C.23D.27
【2】據圖中推測,②地的地形可能是
A.盆地B.山谷
C.山脊D.平原
【3】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森林系統水源涵養能力由林冠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等各部分所組成(如下圖所示),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南方流城森林的林冠截留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約是北方流域的二倍;而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則相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南方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較北方小,這是因為南方( )
A.枯落物分解較快B.山地多,平地少
C.林冠截留雨水多D.常綠林,不落葉
【2】北方土壤蓄水能力較南方弱,最主要原因是( )
A.枯枝落葉少B.平原廣大,地勢較低平
C.林冠截留少D.土壤質地疏松,粒徑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變化圖(圖甲)與該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比例圖(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該城市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說明20世紀50年代以來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趨勢。
(2)說出該城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區類型,指出形成這種功能分區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高新技術企業布局在中心城區外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我國東南部濕潤環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區,山峰多四壁陡立,形成一個個“孤島”(左圖)。多數丹霞山峰的相對高度不大(100米左右),但其不同部位的自然分異卻十分顯著(右圖)。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右圖中 M、N 兩峰頂部植物多樣性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峰頂面積B.相對高度C.緯度位置D.距海遠近
【2】與右圖中⑦處相比,⑤處植物群落的構成較單一的原因是
A.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B.氣候干旱,水分條件較差
C.崩積掩埋,植群初始演替D.高溫多雨,淋溶作用強烈
【3】圖示丹霞地貌區“孤島”的形成過程是
A.地殼抬升、垂直節理發育→沉積作用→風化、侵蝕
B.沉積作用→地殼抬升、垂直節理發育→風化、侵蝕
C.沉積作用→風化、侵蝕→地殼抬升、垂直節理發育
D.地殼抬升、垂直節理發育→風化、侵蝕→沉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閬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灘階地上,古城在歷史上一直為四川北部地區的軍事、商業、政治、交通中心。閬中古城城址曾經歷過幾次變遷,古城的營建巧妙地利用自然趨利避害,適應了當地“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的自然環境特點。下圖示意閬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閬中古城內部空間結構。
(1)簡析圖示地區山水分布對閬中古城氣候的有利影響。
(2)分析歷史上閬中古城城市發展的優勢社會經濟條件。
(3)歷史上,閬中古城通過改變城址以避水患,說明古城城址變遷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4)說明明清時期閬中古城商業區區位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a)為火山噴發示意圖,(b)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火山噴發是地球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之一;火山噴發到地表的巖漿主要來自地球的
A.地核B.地殼C.上地幔D.下地幔
【2】圖(b)中,甲代表巖石種類可能是
A.花崗巖B.玄武巖C.沉積巖D.變質巖
【3】①代表地質作用類型是
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
C.變質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砍樹人”漫畫圖,讀圖回答下面三題。
【1】圖中所反映的環境問題是( )
A.生活能源短缺B.土地荒漠化
C.全球變暖D.生物多樣性減少
【2】“砍樹人”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 )
①公平性原則 ②持續性原則 ③共同性原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圖中所反映的問題在哪里比較常見( )
A.云貴高原B.河西走廊
C.東南丘陵D.華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流動人口的家庭化遷移已成為我國未來人口流動的主要趨勢。下圖為“我國近年來家庭分批遷居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在分批流動的人口性別年齡結構中,影響家庭中第一批流動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經濟因素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
【2】從第二批遷居人口后,隨著遷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 )
A.從第二批遷居人口開始,女性人口組和0~5歲人口組的兒童呈現回遷趨勢
B.家庭男性人口年齡組在各批次遷居人口中一直處于遷居人口結構最高比例
C.勞動年齡人口遷居比例不斷下降,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成為遷居人口主體
D.在各年齡人口組中,老年人口組在家庭遷居人口總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3】目前,我國家庭人口遷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遷居到郊區②由西部地區遷居到東部地區③由平原地區遷居到山區④由農村地區遷居到城市地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