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而且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讀圖并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分析圖示地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圖示區域內,香港以自由貿易(轉口貿易)和金融服務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廣州和珠海等地則以制造加工業而聞名。分析該地區的產業分布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在 推動下不斷發展的,其發展受外資的制約性很明顯,受地區 基礎和 腹地等條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相比,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 ,工業化與城市化后勁日顯不足。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在積極努力,加強相互 與合作,構建以 、 、 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而且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讀圖并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圖示地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2)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圖示區域內,香港以自由貿易(轉口貿易)和金融服務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自由港”;廣州和珠海等地則以制造加工業而聞名。分析該地區的產業分布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4)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在 推動下不斷發展的,其發展受外資的制約性很明顯,受地區 基礎和 腹地等條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相比,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 ,工業化與城市化后勁日顯不足。
(5)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在積極努力,加強相互 與合作,構建以 、 、 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圖為“我國目前國內人口遷移示意圖”,其中,甲圖為“我國目前人口主要遷出地分布示意圖”,乙圖為“人口主要遷入地分布示意圖”,圖丙為“一則廣東省某地招工漫畫”。閱讀以上材料,完成16~18題。
16.位于我國中部地區人口主要遷出的省級行政區有( )
A.廣西 B.湖北 C.山西 D.四川
17.下列有關我國人口主要遷入區及其主要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新疆——西部大開發
②江蘇——經濟發展速度快
③廣東——人口出生率低
④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有關當前我國“用工荒”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型急需大量技術型人才②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急需大量高技術的工人③中西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民工在當地就業④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工資水平低影響了民工的遷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36分)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濟發展的慣性讓廣東經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并將經濟總量牢牢地穩定在全國第一的位置。現在,優勢弱化,競爭壓力加大,新的經濟動力又不夠強大,速度落在了長三角之后。領跑了中國經濟20多年的珠三角,現在正受到挑戰。
材料二:長三角扼據長江入海口,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和杭州為兩翼,區域內經濟發達。人口城市密集,高校眾多,是我國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長三角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6%的人口,創造了占18%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去年的財政收入中,長三角地區的貢獻份額超過了四分之一。
材料三:2009年12月3日國務院已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的發展方向是定位為“高效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范圍將包括山東省的東營市、濱州市全部及濰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煙臺市部分地區,共19個縣(市、區),陸地面積2.65萬平方公里,約占山東全省面積的六分之一,總人口約985萬人。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區位條件優勢,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條件。
材料四:三大三角洲的示意圖10
【小題1】近年來,由于入海泥沙減少,黃河三角洲增長速度明顯減緩。請簡要分析黃河入海泥沙減少的原因及黃河三角洲國土整治的主要任務有哪些?(10分)
【小題2】簡要分析三大三角洲氣候特征的共同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12分)
【小題3】分析“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1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36分)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濟發展的慣性讓廣東經濟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并將經濟總量牢牢地穩定在全國第一的位置。現在,優勢弱化,競爭壓力加大,新的經濟動力又不夠強大,速度落在了長三角之后。領跑了中國經濟20多年的珠三角,現在正受到挑戰。
材料二:長三角扼據長江入海口,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和杭州為兩翼,區域內經濟發達。人口城市密集,高校眾多,是我國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長三角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6%的人口,創造了占18%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去年的財政收入中,長三角地區的貢獻份額超過了四分之一。
材料三:2009年12月3日國務院已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的發展方向是定位為“高效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范圍將包括山東省的東營市、濱州市全部及濰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煙臺市部分地區,共19個縣(市、區),陸地面積2.65萬平方公里,約占山東全省面積的六分之一,總人口約985萬人。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優勢突出,地理區位條件優勢,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條件。
材料四:三大三角洲的示意圖10
1.近年來,由于入海泥沙減少,黃河三角洲增長速度明顯減緩。請簡要分析黃河入海泥沙減少的原因及黃河三角洲國土整治的主要任務有哪些?(10分)
2.簡要分析三大三角洲氣候特征的共同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12分)
3.分析“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1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