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但也產生了各種問題。讀“珠三角地區工業分布圖”,回答問題。
(1)該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據圖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業結構和城市職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礙區域進一步發展的問題?為此應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問題:①大氣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③地表徑流污染。原因:①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人類工業生產活動);②生活污水污染(人類生活活動);③農業活動污染(農藥、化肥過量使用) (2)問題:結構趨同,功能不清;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措施:各城市加強相互分工與合作,發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務業;構建以香港、廣州和深圳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析】(1)珠三角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大氣污染或酸雨問題、水污染、地表徑流污染問題。 產生原因是人類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的污染。即工業生產排放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人們生活污水導致的水污染。農業活動使用農藥、化肥過量,產生的污染。
(2)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結構趨同,功能不清。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阻礙區域進一步發展。 針對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各城市加強相互分工與合作,發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務業。構建以香港、廣州和深圳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個地區的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地因沼澤廣布,耕地極少 B. 乙圖示河流河段有凌汛現象
C. 丙圖示區域冬春寒冷干旱 D. 丁圖示區域地形以丘陵為主
【2】關于四地經濟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B. 乙地工業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C. 丙地工業以輕工業為主 D. 丁地礦產資源貧乏
【3】丙、丁兩地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與丁地相比,丙地發展工業的突出優勢是( )
A. 煤、鐵等礦產分布集中 B. 鄰近港澳,很多地方是“僑鄉”
C. 多港灣,海上運輸便利 D. 高等院校眾多,科技智力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決定建設三峽工程之前,專家曾對阿斯旺工程的經驗教訓進行過研究:阿斯旺大壩在獲得灌溉、防洪、航運、發電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主要是河口漁獲量減少、下游農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變得貧瘠、土地鹽堿化、海水侵蝕加重等。讀“阿斯旺工程與三峽工程對比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兩個工程利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為華北地區供水
B.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下游
C. 阿斯旺工程的唯一目標是防洪
D. 阿斯旺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
【2】年泄洪量相比,三峽工程遠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 三峽工程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B. 三峽工程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豐富
C. 阿斯旺工程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稀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農業發達,取水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山東)近年來,北京市出現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區,而大量就業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區,產生“鐘擺”交通現象。完成下列各題。
(1)圖1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實時路況示意圖。圖示時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2)為緩解北京市的“鐘擺”交通現象,可以( )
A.遷出城市中心地區的部分人口
B.發展城市中心地區的第三產業
C.優化城市中心地區的企業投資環境
D.遷出城市中心地區的部分企事業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國統計的交通工具運行目的比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圖中兩條曲線可能是( )
A. 實線是上、下班交通,虛線是購物交通
B. 實線是購物交通,虛線是上、下班交通
C. 實線是貨物交通,虛線是購物交通
D. 實線是購物交通,虛線是貨物交通
【2】【2】為解決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大力發展私人汽車
B.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C. 限制汽車發展,鼓勵自行車使用
D. 建設市內鐵路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我國已建立了風暴潮信息系統②防波堤、攔河壩和堤壩可以減小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帶來的危害和損失③荷蘭防潮閘工程有效保障了鹿特丹地區100多萬居民免受風暴潮的侵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982年和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趨勢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齡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歲年齡組人口數量比2009年的多
(2)與1982年相比,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 )
A.顯示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
B.意味著社會養老負擔加重
C.不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
D.表明25—59歲勞動力資源數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多年凍土是長期在0℃或0℃以下凍結并含有凍的土石層。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多年凍土南界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我國東北地區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氣候變暖 B. 降水量的增加
C. 人類活動影響 D. 地表植被破壞
【2】多年凍土南界變化后,甲地土壤
A. 養分循環加快 B. 污染程度減輕
C. 水熱條件變差 D. 生產潛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