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理想大陸自然帶分布模擬圖,完成下列問題。
【1】自然帶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帶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別符合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 非地帶性分異規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C.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和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2】圖中甲山脈自然帶帶譜與下列圖示自然帶吻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圖中綠洲的出現說明其自然帶的分布具有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 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C.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亞洲東部和南部某月風向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該圖表示的時間,以及此時我國東北地區的風向,說法正確的是
A.1月、西北風 B.7月、西北風 C.1月、東南風 D.7月、東南風
【2】影響我國東北地區的季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B.海陸熱力差異 C.沿海洋流運動的影響 D.受地形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我國西南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2014年重慶工業結構圖。
材料二 成都和重慶是成渝城市群兩大核心城市,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達,重慶工業基礎雄厚。汽車為兩城市支柱產業,成都以客車、商用車、轎車生產為主,重慶以重型汽車和轎車生產為主。在十三五規劃中,兩城市都把中高檔轎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做為發展重點。
(1)某汽車制造企業擬在重慶建設生產基地,說出其有利條件。
(2)分析成都與重慶之間汽車產業分工協作的發展思路,并說明其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兩幅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左圖這一空氣環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亞地區的這一空氣環流最為典型
B.東亞夏季盛行西北風,冬季盛行東南風
C.這一空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東亞的夏季風來自海洋,具有暖濕性質,帶來豐沛降水
【2】右圖中,等壓面的起伏變化與氣壓分布的對應關系是
①同一高度,等壓面高的地方,其氣壓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壓面高的地方,其氣壓就高③同一高度,等壓面低的地方,其氣壓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壓面低的地方,其氣壓就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讀左圖,此季節,下列現象有可能發生的是
A.意大利羅馬溫和多雨 B.洞庭湖水補給長江
C.我國大部分地區經常遭受寒潮襲擊 D.南亞盛行西南季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98年和2016年,我國多地發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受災嚴重,這反映了我國水資源特點中的
A. 東部多西部少B. 南方多北方少
C. 季節變化大D. 年際變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緩解昆明城市交通擁堵狀況,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A. 小汽車大量進入家庭 B. 加強城市綠化、美化
C. 修建城市輕軌和地鐵 D. 長途汽車客運站搬遷到市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津市和平區2016屆高三年級第三次質量調查試題)阿克庫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狀又稱“白湖”。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冰磅(冰川沉積的巖塊物質)經冰川運動,被擠壓、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帶入河流,進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讀“該湖附近的等高線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湖泊和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河流流量的變化受氣溫的影響小
B.圖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白湖
C.①河與②河相比,流速更快
D.③河與④河相比,流量的季節變化小
【2】根據材料信息,可以推測引起湖水呈現白色的主要地質作用為
A.冰川的侵蝕、搬運作用 B.流水的侵蝕、搬運作用
C.冰川的搬運、堆積作用 D.風力的搬運、堆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經過課外調查得到某一河流各月平均徑流數據,繪制成下圖 (圖中數字表示月份,同心圓數值自內向外增大)。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該河流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年有兩次汛期,汛期時間長
B.冬季有結冰期,出現斷流現象
C.徑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D.水位不穩定,季節變化大
【2】關于該河流域農業發展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熱量不足是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B.冬小麥種植面積廣,是我國冬小麥主產區之一
C.農產品單產高,商品率低
D.土壤鹽堿化是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高山流石灘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線(終年積雪的下限)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巖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巖塊與碎石沿著陡峭的山坡緩慢滑動,在山坡較平坦處形成的扇形巖屑坡。完成34-35題。
【1】
A. 風力堆積 B. 風化作用 C. 流水搬運 D. 冰川侵蝕
【2】
A. 氣溫 B. 降水 C. 地形 D. 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