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玉米喜溫喜光,需水量較多,不同生長階段其需水量存在明顯差異。我國北方地區玉米一般4~5月播種,8~9月成熟收割。玉米拔節(6月)以后,葉面急劇擴大,需水量增加,特別是抽穗(7月)之后,如果供水跟不上,就會形成“卡脖旱”,嚴重影響玉米后期生長。
材料二 制種是指大規模生產已經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種。20世紀80年代,河西走廊地區開始玉米制種實踐并獲得成功,成為我國種子繁育的“黃金走廊”。目前,位于河西走廊的張掖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并形成了制種玉米—暖棚養牛與小康住宅—沼氣—日光溫室蔬菜、制種玉米—肉牛養殖—沼氣—制種玉米等產業模式。
(1)分析在制種玉米生產過程中河西走廊比東北、華北等地不易出現“卡脖旱”的原因。
(2)說出張掖玉米制種基地產業模式的優點。
(3)有人提議新疆應效仿河西走廊地區大力發展玉米制種產業。分析其可行性。
【答案】(1)東北、華北地區屬于季風氣候,玉米種植需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河流水,夏季風強弱變化大,降水變率大,玉米需水期可能出現干旱,易出現“卡脖旱”。河西走廊地區屬于非季風區,玉米種植需水主要來自冰川冰雪融水,7~9月氣溫高,融水量大且穩定,可以為育種玉米提供穩定、充足的水源 (2)實現綜合循環利用,促進農業生產,增加經濟效益,降低污染,改變農田施肥結構,有效地保護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沼氣等新能源,凈化環境 (3)新疆光照時間長,且強度大;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冰川冰雪融水量大,灌溉水源穩定;土地平坦遼闊,適合規模化、機械化制種;氣候干旱,便于自然晾曬與儲存
【解析】(1)據材料一可知,“卡脖旱”是指玉米拔節(6月)以后,葉面急劇擴大,需水量增加,特別是抽穗(7月)之后,如果供水跟不上,就會形成“卡脖旱”。東北、華北地區屬于季風氣候,玉米種植需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和河流水,夏季風強弱變化大,降水變率大,玉米需水期可能出現干旱,易出現“卡脖旱”。 而河西走廊地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屬于非季風區,玉米種植需水主要來自冰川冰雪融水,7~9月氣溫高,融水量大且穩定,可以為育種玉米提供穩定、充足的水源,因此不易出現“卡脖旱”。
(2)據材料二可知,張掖玉米制種基地形成制種玉米—暖棚養牛與小康住宅—沼氣—日光溫室蔬菜、制種玉米—肉牛養殖—沼氣—制種玉米等產業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綜合循環利用,促進農業生產,增加經濟效益,降低污染,改變農田施肥結構,有效地保護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沼氣等新能源,凈化環境 。
(3)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區都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自然環境相似,光照時間長,且強度大;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且冰川冰雪融水量大,灌溉水源穩定;土地平坦遼闊,適合規模化、機械化制種;氣候干旱,便于自然晾曬與儲存,因此可以效仿河西走廊地區大力發展玉米制種產業。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地球的大氣圈和水圈形成以后,太陽能驅動著大氣和水運動,形成風、云、雨、雪。太陽輻射對地球有著深刻的影響。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下列有關太陽輻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太陽輻射能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 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C. 太陽輻射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D. 大氣環流、水循環和地殼運動的能量均來自太陽輻射
【2】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利用的能源中屬于太陽輻射能的是( )
①太陽能熱水器 ②煤、石油 ③用潮汐能發電 ④常規核電站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9年9月21日從山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山西將加緊建設8大煤電基地,到2015年,山西外輸電能力將達到4 000萬千瓦以上。據此完成各題。
【1】“坑口”電站建設的作用不包括( )
A. 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B. 改善能源工業結構
C. 增加經濟產值 D. 減輕山西的環境污染
【2】山西省構筑的三條產業鏈依賴的本地自然資源除煤炭外,還有( )
A. 銅礦石 B. 石油 C. 鋁土礦 D. 石灰石
【3】山西省煤炭綜合利用的明顯成效是( )
①改善了環境質量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價值 ③使產業結構多元化 ④減輕了交通運輸負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貴在是一顆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地球具有生命的條件和其成因組合正確的是( )
A. 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適中的日地距離
B. 液態水—地球大氣的成分
C. 適宜的溫度—地球適中的體積和質量
D. 適宜的溫度—適中的日地距離
【2】如果只考慮緯度因素,我國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存生活的有機物質總量)最大的是( )
A. 東北平原 B. 江漢平原 C. 華北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淺層地能主要指地球淺層地表數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蘊藏的低溫熱能。據專家測量,我國近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達1.5萬億千瓦,是我國目前發電裝機容量4億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也有2億千瓦。由于儲量大,分布普遍,被喻為“綠色聚寶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淺層地能存在的內部圈層是( )
A. 地殼 B. 地幔 C. 地核 D. 軟流層
【2】淺層地能的主要來源最可能是( )
A. 太陽輻射 B. 地面輻射 C. 大氣輻射 D. 地球內部
【3】對淺層地能開發利用敘述正確的是( )
A. 淺層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開發利用
B. 淺層地能屬可再生能源,可循環開發利用
C. 淺層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們已普遍使用
D. 淺層地能雖可開發,但由于技術要求高,目前仍處于論證階段,還未開發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1月底,印尼阿貢火山陸續猛烈噴發。完成下列各題。
【1】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2】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所產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氣層長期滯留,可能導致
A. 全球沙塵暴頻發 B. 全球變暖加劇
C. 生物多樣性減少 D. 土壤肥力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經濟產業的每次變動要求勞動力供應能迅速適應變動,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特征卻與社會對勞動力需求不吻合而導致的失業,這就是“結構性失業”。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結構性失業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勞動力資源不足 B. 經濟發展水平低 C. 產業結構調整 D. 勞動力資源過剩
【2】目前我國的結構性失業主要群體為
A. 建筑工人 B. 公務員 C. 農民工 D. 農民
【3】為緩解結構性失業,可行的是
A.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就業機會 B. 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C. 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力技術水平 D. 高校擴招,增加人才戰略儲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洋流根據性質可以分為寒流和暖流,據此完成以下兩題。
【1】下列海域中有暖流分布的是( )
A. 大洋東部中高緯地區
B. 大陸東岸中高緯地區
C. 大洋東部中低緯海區
D. 大陸西岸中低緯海區
【2】寒流流動的方向大致是( )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高緯向低緯
D. 由低緯流向高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