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在有很多手機軟件,對著植物拍攝,軟件能立即對比辨認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學周末在野外使用該軟件時顯示出的三幅圖片,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圖片中的信息判斷,該同學拍攝地最可能位于
A. 太行山區 B. 長白山區 C. 昆侖山區 D. 武陵山區
【2】-個植物群落往往由喬木、灌木和草本等組成,它們高矮不一,錯落有致,分享著陽光雨露,三幅圖片顯示的植物南上層到下層排序正確的是
A. ③②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人口增長模式簡略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世界人口增長模式取決于( )
A.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總數 B.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會生產力
C. 人口出生率、人口總數、社會生產力 D.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2】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值出現在圖中的哪個階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燒芭”是印尼的傳統農耕方式,放一把火將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燒成“空地”,燃燒時常常形成煙霧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燒的灰燼作為“天然”肥料。下圖為某月10日東南亞局部地區煙霧濃度分布圖,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圖示情況可能出現的月份是
A. 1月 B. 3月 C. 6月 D. 11月
【2】“燒芭”對新加坡造成的影響有
A. 破壞生態環境 B. 生物多樣性減少
C. 水土流失加劇 D. 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的地區是
A.北回歸線以北,北極圈以南的地區B.北回歸線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區
C.南回歸線以南,南極圈以北的地區D.南回歸線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地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內外力作用發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
A. 巖漿噴出、褶皺、沉積、巖漿侵入、斷裂
B. 斷裂、褶皺、巖漿噴出、沉積、巖漿侵入
C. 褶皺、巖漿噴出、沉積、巖漿侵入、斷裂
D. 褶皺、巖漿侵入、巖漿噴出、沉積、斷裂
【2】該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質作用最有可能是
A. 地殼張裂作用 B. 地層沉陷作用 C. 風力侵蝕作用 D. 流水溶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1月30日開通的滬昆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中“八縱八橫”快速客運通道之一,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滬昆高鐵在湖南省境內折向長沙的原因主要是
A. 省會城市貨運量更大 B. 人口多,旅客數量大
C. 地質更穩定 D. 地形更平坦
【2】建設滬昆高鐵西段最大的不利自然因素是
A. 叢林茂密 B. 湖泊廣布,沼澤眾多
C. 地形崎嶇,地質結構復雜 D. 人口密集,拆遷難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花果同樹”是果農用“留樹保鮮”技術使鮮花和果實同時出現在果樹上以供人們觀賞的一種奇觀,這種神奇的果樹--黃果柑為晚熟的柑橘品種,當地已利用這一景觀大力開發了旅游業。下圖是我國某地的“花果同樹”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哪個城市所在地區會出現“花果同樹”奇觀
A. 鄭州 B. 成都 C. 沈陽 D. 杭州
【2】該照片拍攝的季節
A. 東北地區的河流出現春訊 B. 江淮地區正迎來梅雨
C. 山東丘陵地區正在收獲蘋果 D. 華北平原銀裝素裹
【3】影響“花果同樹”奇觀產生的最小因素是
A. 市場 B. 地形 C. 氣候 D. 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新疆某地區地形狀況及風向頻率,甲地有大片的綠洲,每年大風日數約160天左右,年平均風速達到6.2米/秒,是我國最早進行風能開發的區域。
(1)結合熱力環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間夏季盛行西北風的原因。
(2)從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風的主要原因。
(3)評價甲地發展風力發電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通過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落戶門檻,打破原有的城鄉戶籍壁壘和行政干預,促進外來人口向大城市遷入。下圖為2000-2014年我國區域層面大城市人口遷入量的變化趨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近年來,我國區域間大城市人口遷入量
A. 東部地區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高遷入量
B. 中部地區各年份的遷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區
C. 西部地區的遷入量與中部地區相比呈較強的波動性
D. 中西部地區大城市人口向東部地區遷移明顯
【2】影響東部大城市人口遷入量年際變化的直接因素是
A. 經濟發展水平 B. 就業機會
C. 收入水平 D. 基礎服務設施
【3】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后,人口大量向大城市遷移可以
A. 縮小城鄉間差距 B. 協調區域發展
C. 加快城市化進程 D. 緩解生態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