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卡羅來納州制造業重鎮查爾斯頓是美國曾經的第三大海軍基地所在地。從20世紀初至20是90年代早期,查爾斯頓圍繞這座海軍基地形成獨特的產業和經濟模式。隨著1996年海軍基地的關閉,查爾斯頓被迫走上轉型之路,得益于政府支持和有效的產業政策,經過20年發展,查爾斯頓催生了航空、汽車、信息科技、生命科學和港口物流等五大產業鏈,成為美國南方各州中吸引制造業回歸和轉型的樣本。下圖示意查爾斯頓位置。
(1)說明查爾斯頓軍港建設的有利自然條件。
(2)評價海軍基地建設對當地產業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3)分析海軍基地關閉后,查爾斯頓能夠催生五大產業鏈的優勢區位條件。
(4)請在下列問題中,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
問題①:簡述查爾斯頓產業轉型之路對我國工業化發展的啟示。
問題②:請為查爾斯頓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港口建設;位于河流交匯處,淡水供應充足;港區深入河流,受海浪影響小,且利于避風;港灣和河流寬闊、水深,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
(2)有利影響:形成以造船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促進相關產業(服務業)發展,形成巨大產業鏈。
不利影響:產業結構和增長動力單一,經濟多元化受限。
(3)曾經的海軍基地規模大、發展時間長,勞動力數量多、技術水平較高;傳統制造業發達,產業基礎較好;基礎設施完善,水陸交通便利;政府支持和有效產業政策的實施。
(4)問題①: 根據當地優勢條件選擇轉型方向;推進產業結構多元化和優化升級;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和大力支持。
問題②: 重視創新與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重視環境保護,美化城市環境,提升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港口區位,傳統工業區的發展條件以及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意在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利用相關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本題主要考查港口建設的條件。自然條件主要從地理位置、港口的地形、土地面積、對外交通、航道、港池、錨地避風等方面進行分析。讀圖分析可知,查爾斯頓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利于港口建設;位于河流交匯處,淡水供應充足;港區深入河流,受海浪影響小,且利于避風;港灣和河流寬闊、水深,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
(2)本題為影響類試題,主要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方面進行分析。海軍基地建設,對處置的需求量大增,從而形成了以造船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并且你能夠促進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聚現象,最終形成巨大產業鏈。但是同時該地的產業結構基本上是圍繞造船業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產業,結構和增長動力單一,經濟多元化受限。
(3)本題主要考查工業區位因素。由材料可知,海軍基地關閉后,催生了航空、汽車、信息科技、生命科學和港口物流等五大產業鏈。這主要得利于曾經的海軍基地所形成的勞動力、技術、產業基礎、基礎設施、交通等優勢條件,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等條件。曾經的海軍基地規模大、發展時間長,勞動力數量多、技術水平較高;傳統制造業發達,產業基礎較好;基礎設施完善,水陸交通便利;再加上政府支持和有效產業政策的實施。
(4)①本題主要考查傳統工業區的產業轉型之路對我國工業化發展的啟示。某一區域產業的成功轉型需要結合當地發的優勢條件,選擇轉型適合方向;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多元化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于區域資源的加工與生產,要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并且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和大力支持。
②本題主要考查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該區域存在航空、汽車、信息科技、生命科學和港口物流等五大產業鏈,因此在今后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創新與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重視環境保護,美化城市環境,提升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有關圖示大洲與大洋關系及所處半球的正確敘述是( )
A. 瀕臨兩大洋,地跨東西兩半球 B. 瀕臨兩大洋,位于西半球
C. 瀕臨三大洋,地跨南北兩半球 D. 瀕臨三大洋,位于北半球
【2】關于圖中所示大洲地理位置的正確敘述是( )
A. 地處北溫帶和北寒帶 B. 有回歸線和極圈通過
C. 西北、東北及南面均有海峽與其他大洲分開 D. 南部有三大半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反映出區域的主要特征
A. 區域內部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B. 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C. 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 D. 區域具有明顯的界線
【2】圖中關于甲、乙的空間結構和產業結構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區域城市空間結構比乙區域城市復雜 B. 甲區域城市呈島狀
C. 甲區域第一產業發展水平大于乙區域 D. 乙區域第三產業比重大于甲區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行為和認識符合環境文明時代社會發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的是( )
A.竭澤而漁,焚藪而田
B.退耕還林,合理放牧
C.溫室氣體減排,責任同等
D.倡導高消費,刺激經濟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某地區的生產模式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影響圖中不同生產模式分區的主導因素為
A. 地形 B. 土壤 C. 水源 D. 熱量
【2】過渡帶最不適合進行的農業生產方式是
A. 小麥農場 B. 畜牧業
C. 灌草種植 D. 野生動物繁育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北半球某地某時段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圖,0≤H0<H1<H2<90°,根據圖中信息判讀,正確的是( )
A.該地可能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
B.該時段直射點可能兩次過赤道
C.該地該時段白晝先變短后變長
D.該地該時段晝夜長短狀況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大氣的散射作用,人們把黃昏的余暉與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現象叫“白夜”,白夜線是指白夜現象發生的最低緯度。下圖中弧線BAC為晨昏線。當北半球發生白夜現象范圍最大時,圖示時刻,下列各地理現象最有可能發生的是( )
A.在泰晤士河(約0)上的游輪欣賞落日余暉
B.在法國南部馬賽(約5E)的海灘“沐浴”午后陽光
C.在西湖(約120E)感受“二月春風似剪刀”
D.在鄱陽湖(約116E)觀“落霞與孤鶩齊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變化較大
B.熱量不僅制約著農作物的產量,而且影響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C.寧夏平原發展水稻種植業,主要是因為光照充足
D.東南丘陵種植茶樹,是受到地形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也門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種植咖啡的國家。歷史上,也門生產的咖啡大多是經由摩卡港出口到世界各國,所以也門咖啡以摩卡得名。摩卡曾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貿易中心。后來新的咖啡種植地區被開發,荷臺達等港口代替了摩卡的地位。如今,摩卡港已廢棄。
咖啡樹生長需要靜風、溫涼、濕潤(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較適宜)的環境條件。在全光照下,咖啡的生長受到抑制,在土壤瘦瘠、高溫干旱的地區栽種咖啡,應適當增加蔭蔽。在也門,咖啡的產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當地農民多選擇自西向東傾斜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咖啡,由此成功培育出風味狂野濃郁的絕世咖啡。下圖為也門地形和降水分布圖。
(1)說明也門西部山區適合咖啡生長的氣候條件。
(2)分析也門西部山區多選擇自西向東傾斜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咖啡的原因。
(3)推斷摩卡港廢棄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