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德國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內,魯爾區是其典型的傳統工業區。
材料二 遼中南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業區,是我國重工業、基礎工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最集中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在全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水資源也逐漸短缺。
材料三 下圖為德國魯爾區和遼中南工業區圖。
(1)簡述遼中南工業區和魯爾區成為著名傳統工業區的共同原因。
(2)針對遼中南工業區水資源短缺的現狀,應采取哪些措施既能減緩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又能使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
(3)實現遼中南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市場廣闊;③便利的交通運輸(2)開源: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庫;海水淡化。節流: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區際聯系:實施產業轉移;跨流域調水(3)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環境;對東北老工業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發展給予政策優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體制
【解析】
本題以魯爾工業區和遼中南工業區為材料背景,考查傳統工業區的區位條件分析、資源短缺的解決措施以及傳統工業區的振興,難度一般,重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1)傳統工業區的形成條件主要從資源、交通、市場等方面進行分析。遼中南工業區和魯爾區成為著名傳統工業區的共同原因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市場廣闊、便利的交通運輸。
(2)解決資源短缺的措施一般從開源、節流和區際聯系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針對遼中南工業區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開源: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庫;海水淡化。②節流: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③區際聯系:實施產業轉移;跨流域調水。
(3)實現遼中南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可借鑒德國魯爾區振興的措施,再結合我國遼中南地區的實際情況,從調整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技等方面,綜合分析我國遼中南工業區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措施。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環境;對東北老工業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發展給予政策優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體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亞簡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有關于A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國主要民族為大和民族
B. 該國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全年降水小于M國
C. 當地農民主要從事水稻種業
D. 該國積極發展外向型的經濟,木材出口是國民經濟支柱
【2】冬季M國酸性氣體排放量遠高于D國,而D國的酸雨危害卻比M國嚴重,下列有關原因是( )
①冬季M國降水少,酸雨危害較輕; ②D國的企業生產過程中酸性氣體在排放量很大
③M國推廣了先進的技術治理了大量酸雨 ④D國氣候海洋性顯著,冬季降水較多,酸雨危害較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國家能源局發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爭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達到15%左右。為此我國將大力開發清潔能源。河西走廊近年來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力度日益加大。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玉門地區被稱為“世界風口”。從該地衛星圖信息可推知,玉門地區成為“世界風口”的重要原因是
A. 位于冬季風源地風力強勁 B. 處于干旱地區多大風天氣
C. 地形狹長,形成峽谷效應 D. 沙漠廣布,風力受阻力小
【2】玉門是我國最老的石油產區,已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玉門市轉型的支柱產業。當前新能源開發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 利用技術不成熟 B. 產業轉型起步晚
C. 生態環境限制大 D. 遠離市場輸電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個南極科考站位置圖與泰山站主樓照片,回答下面小題。
【1】南極被譽為“隕石的寶庫”,隕石降落到地球南極的表面后保存的時間一般可達幾萬年,是其他大陸隕 石保存時間的 100 倍,其原因是南極
A. 冰層厚 B. 地勢高 C. 風力大 D. 降水少
【2】泰山站主樓建筑架空離地,最關鍵作用是
A. 防迎風飛雪堆積 B. 防紫外線輻射
C. 冬季室內空氣潮濕 D. 防企鵝活動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改革開放以后,跨國公司逐漸進入上海。1990年以前,進入上海的外資機構以生產性機構為主,1992-2001年跨國公司總部隨著生產機構和銷售機構進入上海,到2007年入駐總部達200多家;2008年金融危機后,有100多家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總部;2008年以后,入駐上海的跨國公司總部進一步向內環以內的核心區集聚,城市的外資制造業等逐漸向郊區疏解,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小題。
【1】上海不斷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入駐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便捷 B. 實施國際化戰略
C. 科技進步 D. 勞動力素質提高
【2】跨國公司總部不斷向內環核心區集聚的目的是
A. 提升公司的品牌 B. 消費者密集,便于銷售產品
C. 收集信息,開拓市場 D. 提高公共基礎設施的利用率
【3】跨國公司總部入駐不斷增加對上海帶來的影響是
A. 促進上海經濟轉型升級 B. 拓展我國同類企業的生存空間
C. 促使上海高端產業大量的向郊區疏解 D. 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下表,回答下列各題:
【1】“地廣人稀”但耕地資源缺少的國家是( )
A. 加拿大 B. 美國 C. 埃及 D. 印度
【2】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2以上的國家是( )
A. 美國 B. 荷蘭 C. 孟加拉國 D. 加拿大
【3】就國土面積而言,耕地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有( )
A. 日本、埃及 B. 中國、印度 C. 美國、加拿大 D. 孟加拉國、美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但如果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來換取GDP的增長,那就不是綠色GDP,而是“帶血GDP”。促進綠色GDP增長,必須( )
A. 發展高科技產業,限制勞動密集型產業
B. 淘汰小型企業,做大做強大中型企業
C. 走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
D. 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________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A.實體經濟B.共享經濟C.虛擬經濟D.國民經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呈現熱帶稀樹草原的自然景觀,這一現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旱、雨兩季。專家研究認為,海南島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島內其他地區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熱帶稀樹草原景觀的關鍵因素。
材料二 海南島旱季以偏東風為主。
材料三 海南島西部一些地方沉積巖透水性強,地表水易于滲漏。
海南島東部(海口、瓊海)和西部(東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風速、日照時數(1971~2000年)
(1)海南島西部的熱帶稀樹草原景觀反映了什么地域分異現象?說明判斷理由。
(2)海南島西部“旱季更顯干旱”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從風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這里“旱季更顯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