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字母F、G、H代表的含義分別是
A.資源開發、廢物排放、產品消費
B.產業活動、產品消費、廢物排放
C.產品消費、產業活動、廢物排放
D.資源開發、產業活動、產品消費
【2】E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A.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排放
B.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C.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
D.產品高消費導致資源日益枯竭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水平衡(年降水量減年蒸發量)反映某地區水分的盈虧。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下圖為“世界某區域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③比②蒸發量( )及形成主要因素是( )
A.大, 緯度B.小,地形C.大,地形D.小,植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田納西河流域示意圖,以及該流域A地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小題。
【1】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有利條件有( )
①水汽主要來自北冰洋,全年降水豐富 ②流域內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③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 ④河流流量大,水資源豐富
⑤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2】興修水壩在流域綜合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一些國家興起“廢壩”運動,“廢壩”可能的原因是( )
①河口三角洲淤積緩慢 ②使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蝕
③航運條件變差 ④近海魚類減少 ⑤灌溉水源減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徑流過程曲線”,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甲乙兩條曲線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徑流
②乙過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
③甲的長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過程下滲量小于甲過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甲曲線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線的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調蓄能力強B.城市熱島效應
C.下墊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蓋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圖示區域所示季節為 季,依據是 。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A洋流的性質并說明它對索馬里半島沿岸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
(3)A地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與下列哪個漁場的成因類似 ( )
A.北海道漁場 B.紐芬蘭漁場 C.北海漁場 D.秘魯漁場
(4)對比分析該季節B、C兩地氣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地區 | 氣候特征 | 成因 |
B |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華北平原某城示意圖及該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保護城區環境角度考慮,工業區宜布局在( )
A.西南郊B.西北郊C.東南郊D.東北郊
【2】近十年該城( )
A.城區出現逆城市化現象B.郊區種植業迅速發展
C.城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D.郊區生態環境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東北產業結構變化表。
材料二 東北某城市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模式圖。
材料三 三江平原濕地變化圖。
(1)產業結構調整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與1978年相比,2005年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是什么?
(2)材料二圖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業,B表示________工業。試分析材料二所示產業結構調整模式的優點。
(3)根據材料三判斷,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地區土地利用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當地自然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
(4)東北三江平原2008年與成都平原等地區一起被評為十大“新天府”,試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三類工廠的投入構成,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據表格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工廠可能是電子工業B.③工廠可能是制糖廠
C.③工廠可能是服裝廠D.②工廠可能是家具廠
【2】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區域的區位條件會逐漸發生變化,從而可能出現工業轉移,表中的三類工業部門最有可能出現大規模轉移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污水指數是水質評價的常用指標,污水指數越高,說明水污染越嚴重,水質越差。讀珠江入海口豐水期污水指數分布圖。
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Q海域污水指數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洋流
C.風向D.徑流
【2】下列有關降低珠江入海口豐水期污水指數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A.推行清潔生產
B.提倡開采使用地下水
C.定期打撈漂浮垃圾
D.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