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43
閱讀有關三江源地區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生態環境的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1990年以前,草場豐厚,1994年草場開始退化,但牲畜比前四年還多,它們只能以啃食草根為生。1999年時,草場開始沙化,黃沙飛揚;黃河的河床升高,河水干涸,湖泊消失一半。上世紀70年代,位于青海省境內的瑪多縣,森林茂密,為當時全國第一首富縣,人均100多頭牲畜。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人均牲畜只有十幾頭,成為全國貧困縣。那里的老百姓守著三江源頭,卻沒有水喝,只得買水喝,栽種樹苗因缺水而造成樹苗死亡。由于草場退化,鼠害成災,每公頃有4 000多個鼠穴、鼠穴相連,加劇了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1998年長江發大水,與該地區森林被毀、濫采濫挖、水土流失有密切關系。上世紀末,該地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生態承受能力嚴重超載。
(1)上述資料中至少涉及到哪幾種生態系統惡化?________、________。
(2)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如果都受到污染最易引起國際糾紛的是哪一條?_________。
(3)從材料可以看出,該地區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試列舉兩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海瑪多縣的變遷說明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怎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水是“生命之源”,讀圖回答8~10題。
8.世界性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類不合理地開墾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層的破壞
C.氣候變化
D.工農業發展和人口增長
9.在目前狀況下,緩解水資源緊張的主要方法是( )
A.減少浪費和污染
B.加強海水淡化
C.發展生態農業
D.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
10.最有可能因水資源危機出現大量“環境難民”的地區是( )
A.西亞和北非 B.中亞和南亞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澳大利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1.2環境問題及其實質練習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解放以來,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河北懷來沙漠離北京天安門已不足70千米。我國形成的沙漠化土地85%是濫墾、濫牧和濫伐森林的結果;10%是因水資源利用不當和工礦建設破壞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農田和草場所致。據此完成問題。
【小題1】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 | B.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
C.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 | D.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 |
A.主要是人類對土地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壞所致 |
B.由于人類發展工農業生產所致 |
C.主要是由于降水減少、蒸發加劇造成的結果 |
D.是由于氣候干旱,沙丘不斷向農牧業土地推進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世界某區域輪廓圖(圖6),回答15~17題。
圖6
15.該區域因人類不合理開發帶來的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A.荒漠化 B.物種減少 C.酸雨嚴重 D.泥石流頻發
16.下列關于該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南部地處高原,地勢崎嶇,不適合人類居住
B.北部地區地勢平坦,生物資源豐富,更適合人類居住
C.東南部沿海地區是人口、城市的密集地帶
D.制約該區域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17.圖中水電站b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它不建在該國北部而建在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A.南部河流比北部河流多,且水能豐富 B.南部比北部更靠近能源消費地
C.防止對北部生態環境的破壞 D.南部氣候涼爽,北部氣候濕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