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傳統民居特點形成與當地環境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①下沉式窯院——黃土土質黏重 ②房屋高架——風暴海嘯多發
③墻厚窗小——炎熱干燥光照強 ④頂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圖中傳統民居建筑體現( )
A. 人類對環境的利用和適應 B. 地域文化內向含蓄的特點
C. 地域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D. 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擴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部分鐵路的分布情況。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1】下列關于鐵路沿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④沿線經過溫帶森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B. ①—②沿線所屬地區,地勢低平,氣候溫和濕潤,多內流河
C. ②—③沿線跨越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其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D. ③—④沿線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自然條件是熱量
【2】【2】⑤一⑥鐵路沿線的車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 )
A. 風能 B. 地熱能
C. 太陽能 D. 水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題:
【1】關于圖中規劃公路敘述正確的是( )
A. 走向為東北—西南 B. 高差可能為180米
C. 長度約為6千米 D. 穿越山脊地區
【2】下列四個選項中沿圖中a~b剖面線繪制的地形剖面圖是( )
A. B.
C.
D.
【3】在圖中區域內擬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四種選址方案中,瞭望范圍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局部區域圖及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A省氣候特征為夏季 ,冬季 。A省多發的寒潮與B地夏季的暴雨多與 天氣系統有關。
(2)材料中水電站的運行利用的是水循環中的 環節。
(3)塑造D、E處圖示景觀形態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 。渭河谷地是在 構造(填地質構造名稱)的基礎上發育而來,谷地邊緣部分地區有山谷風環流,夜晚谷地氣溫比周圍地區的氣溫 ,吹 (填山或谷)風。
(4)E地某校中學生和四川某校中學生開展如下實驗合作:雙方各準
備一相同規格帶密封蓋子的透明玻璃箱(如圖),兩箱內放入性質相似、數量相同的沙土,在晴日中午同時把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并蓋上蓋子,3小時后,同時測量甲、乙玻璃箱內的氣溫。多次實驗之后,測量結果應是E地中學生測得的箱內氣溫更 (填高或低),請從大氣受熱角度解釋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溝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溝谷流水的溯源侵蝕,使溝谷延長 B. 溝谷流水的下蝕,使溝谷不斷加寬
C. 溝谷是由河谷發育而來 D. 由于獲得穩定的地下水補給,河谷發育成溝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三個海區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單選題。
【1】圖示洋流中( )
A. ①為暖流 B. ②為寒流 C. ③位于北半球 D. ④位于南半球
【2】圖示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 )
A. ①洋流北部有大漁場 B. ②洋流有降溫減濕作用
C. ③洋流加大同緯度不同海區溫差 D. 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區降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德國魯爾區和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圖,比較兩地的區位特點,完成下列問題。
【1】【1】兩地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區位優勢是
①接近煤炭產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陸交通便利④市場廣闊⑤廉價勞動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2】【2】有關魯爾區經濟衰落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產結構十分復雜
C. 世界性鋼鐵過剩 D. 環境污染嚴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陰影區是世界上某些經濟作物產區,其有利的區位條件是
A. 地勢平坦 B. 氣溫年較差大 C. 氣溫日較差大 D. 水源充足
【2】圖中地中海沿岸地區農業生產由原來的以混合型農業為主到現在的以園藝業為主,其原因主要是
A. 調節了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B.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C. 合理利用了豐富的熱量 D. 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2000-2005年蘇州和淮安兩市糧食產量變化狀況示意圖”。
材料二 下圖為“江蘇省城鎮化發展地區差異和2000-2010年人口遷入地區差異示意圖”。
(1)與淮安相比,蘇州2000-2005年糧食產量變化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蘇北相比,蘇南人口遷移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南城市化進程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材料分析,蘇南與蘇北應如何相互協作,共同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