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3年12月15日《長沙日報》稱:據央視報道,日前,國家正式啟動了“振興東北”的100個項目。
材料二:2003年12月16日《浙江日報》報道:“我省農民紛紛到東北建糧倉。北上種糧、省內銷售已成為我省糧食生產的一個新特點。”
材料三:中國東北第一大湖呼倫湖近年來水位驟降,鹽堿化加劇,水環境惡化觸目驚心,已嚴重危及中國北方綠色屏障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林區。
(1)國家“振興東北”的100個項目,多集中在東北地區的優勢產業上。下列用于東北地區優勢產業的有…………………………………………………………………………( )
A.機械制造業 B.原材料加工業
C.棉紡織工業 D.農產品加工業
(2)圖中A平原近年來耕地面積有所減少,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浙江省農民為什么要到東北種糧?
(4)圖中B即為東北第一大湖呼倫湖,試分析其水位驟降的原因及危害。
(1)ABD (2)為保護該地區濕地資源,部分已開墾的荒地已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 (3)東北地區耕地面積廣闊,土壤肥沃,土地平坦開闊,利于機械化耕作,農業生產效率較高,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4)原因:氣候變化導致蒸發量增加;農業和畜牧業及生活用水增加;周邊及補給河流兩岸生態長期遭到人為破壞,導致入湖水量銳減;多年來疏于治理等。 危害:生態惡化,濕地萎縮,人畜飲水出現危機,漁業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湖周邊的大興安嶺林區和呼倫貝爾草原也會因水源補給不足,進一步退化和沙化等。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和圖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對東北地區資源開發的有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東北地區是我國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糧食的主要產區,區內資源豐富。但近幾年環境惡化,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因此,國家提出了“振興東北”的計劃。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疆被稱為“天然博物館”。沿絲綢之路遺址,分布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8個,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寺觀廟宇兩萬多個。草原巖畫、石人、古墓群、烽火臺,南北疆都有分布。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湖、天鵝湖及29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構成新疆奇異的自然風光。
材料二 哈密風光秀麗,名勝眾多。哈密不僅有絕美的自然景觀,而且有回王陵、蓋斯墓、天山廟以及古城、古碑、巖畫等人文景觀。每年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境外游客在游完甘肅敦煌莫高窟后,乘坐敦煌至烏魯木齊的火車直接到吐魯番旅游,在哈密停留旅游的人數很少。
(1)旅客到圖中尼雅遺址旅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客在哈密停留較短除與當地旅游資源和附近景區差別不大有關外,還與________有關。
(3)新疆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及主要不利條件是什么?
(4)為進一步促進新疆旅游業的發展,當地相關部門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期末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