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麥、水稻、玉米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以下四地中,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不同于其他三地的是
A.湄公河三角洲B.恒河平原
C.黃淮海平原D.珠江三角洲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瑞士當地時間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長最深的鐵路隧道——圣哥達隧道正式開通。圣哥達隧道全長57.1千米,最深處位于圣哥達山體下方2300米,工期歷時17年,耗資160多億美元。圣哥達隧道位于歐洲南北向最為繁忙的貨運走廊上,它在17分鐘內穿越阿爾卑斯山中段,能緩解歐洲心臟地帶通行難的作用。在圣哥達半山腰間,現有百年歷史的鐵路隧道,但線路是轉圈爬坡和下山,對貨物的載重有限制,F開通的新隧道可通行速度達250千米/小時的列車,將會改變山區居民與貨物的交通運輸方式。
材料二 瑞士交通局部圖(圖a),圣哥達隧道剖面圖(圖b)。
(1)與原鐵路隧道相比,圣哥達隧道的優勢有哪些?
(2)簡述圣哥達隧道建設的困難。
(3)分析圣哥達隧道開通的環境意義。
(4)說明圣哥達隧道對區際聯系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甲國部分汽車配件、電子等產業選擇在乙國丹吉爾免稅工業園區建廠。下圖為該區域略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據圖文資料推斷,與甲國相比,乙國
A. 勞動力價格較低 B. 技術水平較高
C. 消費市場較廣 D. 資金較雄厚
【2】乙國在丹吉爾建設免稅工業園區的主導因素是
A. 廉價勞動力 B. 研發能力
C. 交通運輸 D. 環境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艘輪船過了日界線后,連續過了兩個勞動節,該輪船是
①自東向西航行,②自西向東航行,③自東12區進入西12區,④自西12區進入東12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
【1】與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相比,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的原因是 ( )
①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谔鞖馇缋矢稍,大氣透明度好,光照時間長、鄣貏莞,離太陽近,太陽輻射強 ④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圖中①、②、③、④地區中,地質歷史時期積累生物固定的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有關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說法正確的是 ( )
A. 中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
B. 利用太陽能發電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 利用太陽能發電,連續性好,投資少,收益大
D. 太陽能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了解,去法國凡爾賽宮、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門票,這說明了( )
A.市場距離遠,旅游經濟價值不高
B.旅游地交通通達性直接影響其經濟價值
C.旅游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D.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重視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對生態群落的關心與尊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中下游某地不同發展階段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各小題。
【1】階段Ⅰ,該地“地廣人稀”“江南卑濕”,農業經濟遠遠落后于黃河中下游地區。當時制約該地農業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濕的土地④濕熱的氣候⑤起伏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從階段Ⅱ到階段Ⅲ,該地工業結構和工業布局發生的變化是
A.傳統工業數量減少,向東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區延伸
B.出現新興電子工業,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傳統工業部門減少,向東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區分散
D.出現新興電子工業,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