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易·經辭下》記載:“曰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據以上材料回答:
1.史料中的“聚”“邑”“都”“市”均屬
A.鄉村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2.城市和鄉村發展起源上的聯系是
A.鄉村以農業活動為主,城市以制造業、服務業為主,相互提供產品
B.鄉村以農業人口為主,城市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相互提供勞動力
C.鄉村的規模沒有城市的規模大,城市規模的擴大可與鄉村連接起來
D.鄉村只是城市的母體,城市一般由鄉村發展而來
3.人類能在經歷了百萬年的游蕩生活后定居下來,形成“聚”“邑”“都”“市”,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類社會的兩次大分工 B.為了繁衍后代
C.為了逃避自然災害 D.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人教大綱版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檢測題 題型:選擇題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易·經辭下》記載:“曰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據以上材料回答:
1.史料中的“聚”“邑”“都”“市”均屬
A.鄉村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2.城市和鄉村發展起源上的聯系是
A.鄉村以農業活動為主,城市以制造業、服務業為主,相互提供產品
B.鄉村以農業人口為主,城市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相互提供勞動力
C.鄉村的規模沒有城市的規模大,城市規模的擴大可與鄉村連接起來
D.鄉村只是城市的母體,城市一般由鄉村發展而來
3.人類能在經歷了百萬年的游蕩生活后定居下來,形成“聚”“邑”“都”“市”,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類社會的兩次大分工 B.為了繁衍后代
C.為了逃避自然災害 D.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北京市高一下學期3月學情調研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鄉村;邑是居民點,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雛形;都是早期的城市。通過以上所述:鄉村和城市的聯系是:
A、鄉村的規模較小,城市的規模較大
B、鄉村以農業人口為主,城市以非農業人口為主
C、鄉村以農業活動為主,城市以制造業、服務業為主
D、鄉村是城市的母體,城市一般由鄉村發展而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史記.五帝本紀》中寫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鄉村;邑是居民點,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雛形;都是早期的城市。通過以上所述:鄉村和城市的聯系是:
A、鄉村的規模較小,城市的規模較大
B、鄉村以農業人口為主,城市以非農業人口為主
C、鄉村以農業活動為主,城市以制造業、服務業為主
D、鄉村是城市的母體,城市一般由鄉村發展而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