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5-65,回答問題。
圖5-65
(1)20世紀50年代后,引起世界產業結構大調整,出現世界工業大轉移的根本原因是
( )
A.新技術革命的產生 B.勞動力價格因素
C.環境因素 D.工業布局的變化
(2)從60年代到90年代,勞動密集型工業在亞洲的轉移趨向是( )
A.日本→新加坡→中國 B.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
C.香港→中國臺灣→韓國 D.中國沿海地區→新加坡→日本
(3)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 地區。隨著勞動力價格的逐漸上升,該地區今后外向型工業發展的關鍵是 。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越南出口型勞動密集工業發展滯后于東盟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是對外開放較晚
B.日本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很少輸向韓國、中國,其原因是日本勞動力價格高
C.海外投資資本輸出可能導致資本輸出國勞動力的輸出
D.勞動密集型產品由發展中國家輸往發達國家
(1)A (2)A
(3)東南沿海 逐步向知識密集型工業方向發展;發展高、新、尖工業;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開拓國際市場
(4)ABC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工業布局的發展變化及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區位選擇的掌握情況。世界的三次技術革命,特別是新技術革命對工業區位選擇因素的影響顯著;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的區位選擇因素要求布局在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二戰以后,世界勞動密集型工業先在日本得到迅速發展,以后又轉向新加坡、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近年又轉向中國沿海開放地區、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原來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地區轉向以知識密集型為主。越南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黑龍江省哈四中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北京市高三年級第六次統一練習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聯合國標準,如果某地區65歲以上的人口達7%,則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圖5為“1964~2000年中國各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變化圖”。讀圖5,回答第8、9題。
1.1964~2000年我國人口增長狀況是
A.人口的出生率迅速升高
B.0~14歲年齡段人口比重持續增加
C.15~64歲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D.65歲及以上年齡段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2.進入2000年,我國面對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A.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就業壓力仍較大
B.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
C.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日趨減少
D.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表是甲、乙兩地區人口年齡結構,讀下表數據資料回答問題:
年齡 | 0~14歲 | 15~64歲 | 65歲及以上 | 總計 | |
甲 | 人口數 | 6400 | 17600 | 3600 | 27600 |
死亡率(‰) | 5 | 6 | 20 | 7.6 | |
乙 | 人口數 | 16450 | 28200 | 1650 | 46300 |
死亡率(‰) | 6.5 | 7 | 22 | 7.3 |
(1)讀表說出甲、乙兩地死亡率有何特點?產生這種反差現象的主要是什么原因?
(2)根據上表數據,分析說明甲、乙兩區域中,是否有進入老年型社會階段的區域?請說明理由。
|
(4)根據表中數據,把甲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標在圖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師大附中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階段檢測 題型:綜合題
圖為“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表為“埃及、日本人口統計資料表”。讀圖、表,回答問題:(11分)
![]() |
表 2000年埃及和日本人口統計資料
國家 |
總人口(萬)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埃及 |
6398 |
2.50 |
0.65 |
日本 |
12687 |
0.94 |
0.82 |
(1)2000年,埃及與日本相比,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是_______,自然增長人口約____ __萬。
(2)埃及與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甲階段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乙階段,主要是因為甲階段 率較高。
(4)有關丙階段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長率加快
B.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人口出生率下降
C.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主要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D.我國目前正處于該階段
(5)日本、埃及的人口增長目前已分別進入圖所示的 階段和 階段,兩國人口增長的共同特點是 。
(6)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人口總數達最大值時應處于 階段。
(7)日本人口自然增長率太低,可能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