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東亞地區,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亞歐大陸形成低壓,太平洋上形成高壓,所以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夏季風,冬季亞歐大陸形成高壓,太平洋上形成低壓,所以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風,而南亞地區,因夏季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所以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當東南信風帶越過赤道時,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
解答 解:(1)圖示亞洲季風示意圖,表示亞洲一月季風圖的是乙圖,此時陸地是高壓控制,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此時為南半球夏季.(2)圖甲中陸地氣壓低,海洋氣壓高,是北半球的夏季,陸地上的低氣壓中心是印度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保留在海洋上,叫夏威夷高壓.
(3)圖中A風是東南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北半球的夏季,陸地升溫快形成低氣壓,海洋熱容量大升溫慢形成氣壓高,風由海洋吹向陸地.
(4)圖中C風是西南季風,夏季太陽直射點北移,氣壓帶和風帶相應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風.
故答案為:(1)乙,夏季.
(2)亞洲低壓(印度低壓).
(3)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4)西南.
點評 本題以亞洲季風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四川盆地--地熱能 | B. | 江蘇沿海地區--水能 | ||
C. | 青藏高原--天然氣 | D. | 河西走廊地區--風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有規律可循,但尚無法預報 | B. | 與地球上的旱澇災害有一定的關系 | ||
C. | 發生在太陽的外部 | D. | 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影響可忽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所在緯線各地日出方位為東北方 | B. | 乙所在緯線各地晝長達一年中最大 | ||
C. | 80°N各地的太陽高度日變化為20° | D. | 上海地區晝長大于夜長且晝長變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環境人口容量是環境承載力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物 | |
B. | 不同自然條件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 |
C. | 一個國家的人口控制目標一定不能大于人口容量 | |
D. | 人類可以局部的改造環境,從而使人口數量超越人環境口容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