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完成題。
【小題1】形成圖中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風力侵蝕 | B.流水侵蝕 |
C.風力沉積 | D.流水沉積 |
A.地勢平坦 | B.氣候濕熱 |
C.植被稀少 | D.河網密布 |
【小題1】B
【小題2】C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最重要的外力作用就是流水侵蝕 。
【小題2】黃土高原地區地處位于我國內陸腹地,黃河中上游地區和海河上游地區。黃土遍布,氣候干旱,植被稀少。
考點:本題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現及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通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考查外力作用及當地的自然景觀。黃土高原地區地處位于我國內陸腹地,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處在各種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錯地帶,生態環境脆弱。土壤質地特殊,黃土土層厚,孔隙很多,黃土層極易受到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自然災害頻繁,加劇了水土流失。黃土遍布,氣候干旱,植被稀少。黃土高原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交織,共同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汕頭金山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河流一觀測站測得的不同年份兩條全年相對流量曲線圖。讀圖,完成題。
【小題1】該河流最主要的補給類型是( )
A.降水 | B.湖泊水 | C.地下水 | D.冰川積雪融水 |
A.西北地區 | B.東北地區 | C.華北地區 | D.東南地區 |
A.①早于②,觀測站上游修建了水壩 | B.①早于②,流域內大面積植樹造林 |
C.①晚于②,觀測站上游修建了水壩 | D.①晚于②,流域內開荒種田面積擴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幾個地區(a、b、c)農業基本情況比較。讀圖,完成題。
【小題1】a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 )
A.水稻種植業 | B.混合農業 | C.商品谷物農業 | D.種植園農業 |
A.剛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達令盆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梅州市某重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示意圖。讀圖,完成題。
【小題1】關于甲圖所示季節各緯度帶氣流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氣流 |
B.10°N~20°N盛行東南風 |
C.20°N~30°N盛行西北風 |
D.30°N~40°N盛行西南風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題。
【小題1】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圖中河流的總體流向大致是
A.西北向東南流 | B.東南向西北流 |
C.東北向西南流 | D.西南向東北流 |
A.1處 | B.2處 | C.3處 | D.4處 |
A.W | B.X | C.Y | D.Z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遼寧省沈陽二中年高三第四次階段測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右圖示意某地區人口密度。讀圖,完成題。
【小題1】該地區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緯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地形平坦 | B.水源充足 |
C.陸路交通方便 | D.水路交通樞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