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世界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各題。
【1】甲區域是世界主要農業區,該地( )
A. 盛產小麥,商品率高 B. 農業技術先進,投入資金較多
C. 地廣人稀,農業機械化水平高 D. 水旱災害頻繁,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2】假如乙地有一鹽場,其產量最多的時期是(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次年2月
【3】丙海域 ( )
A. 有寒暖流交匯而形成的世界性大漁場 B. 沿岸多優良港灣和世界著名港口
C. 洋流從丙向西流向乙沿岸 D. 是世界颶風、風暴潮多發海域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根據圖中的經緯網進行判斷:該地位于孟加拉灣地區,孟加拉灣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容易產生水旱災害,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D正確;該地水熱充足,盛產水稻,水稻種植業商品率低,A錯誤;農業技術水平低,投入資金較少,B錯誤;該地人口稠密,農業機械化水平低 ,C錯誤。 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2】該地為熱帶季風氣候,12~次年5月為旱季,其中3~5月為熱季,溫度高,降水少,晴天多,蒸發旺盛,有利于曬鹽。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3】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颶風、風暴多發區,D正確;該地位季風氣候區,屬于季風洋流區,夏
季為順時針,洋流從乙向東流向丙沿岸;冬季為逆時針,洋流從丙向西流向乙沿岸,C錯誤;
沒有寒暖流交匯而形成的世界性大漁場,A錯誤;由于經濟較落后,從而少大港口,B錯誤。
故答案選D項。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積極推進年。下圖為“一帶一路”示意圖。讀右圖回答下列小題。
【1】【1】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西部沿海地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東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廣人稀
B. 東部城市化進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 東部產業結構層次高,西部資源密集型產業發達
D. 東部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西部農牧業發達
【2】【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郵輪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福州出發,經孟買到威尼斯,下列對沿途地理現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 經南海時,遭遇梅雨陰雨連綿 B. 經阿拉伯海時,多逆風逆水
C. 經紅海時,可見沿岸大片森林 D. 經地中海時,遭遇連日狂風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數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術的基礎 B. GPS是利用傳感器進行定位、分析的系統
C. GIS可對數據進行管理、分析 D. RS的關鍵裝置是衛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膜覆蓋是一種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地膜覆蓋栽培一般都可獲得早熟增產的效果,其效應體現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蟲草等幾個方面。結合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華北地區在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保障了農作物的正常發芽生長,其主要原理是 ( )
A. 減弱了地面輻射
B. 增強了大氣逆輻射
C. 增強了太陽輻射的總量
D. 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2】山東膠東的一些果農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減弱地面輻射,保持地溫 B. 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溫
C. 反射太陽輻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陽輻射,增加地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許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這是因為河流沿岸能夠為城市發展提供( )
①便利的交通②充足的水源③豐富的礦產④豐富的物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互花米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多生長于河口、海灣等潮濕地帶,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能夠迅速在適宜的氣候、灘涂環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逐漸成為鹽沼濕地的優勢種群。互花米草作為保灘護岸植物于1982年被引種到我國江蘇沿海,目前江蘇沿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區。讀下圖.
(1)分析江蘇中部沿海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區的自然原因。
(2)簡述互花米草在保灘護岸、促淤圍墾等方面發揮作用的機理。
(3)你是否贊同在我國其他沿海地區繼續大規模引種互花米草。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陜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資源非常豐富。5年前開始,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在資源開發初期,當地適合發展( )
A. 食品工業 B. 高耗能工業 C. 農產品加工工業 D. 高技術工業
【2】近年來,在“黑三角”教訓之后,該地區逐漸形成下圖所示的發展模式。有關該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
②該模式體現了清潔生產過程;
③該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加強了對當地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④該模式體現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過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