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木桶效應”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經濟發展水平 B. 消費水平
C. 資源豐富程度 D. 科技發展水平
【2】下列影響我國不同省區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當于木桶短板的是( )
A. 四川-水力資源 B. 山東-氣候資源
C. 黑龍江-礦產資源 D. 廣西-耕地資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北部地區自然帶分布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自然帶的名稱。
A,B,C。
(2).根據自然帶的分布規律,可判定圖中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地帶分異規律。這種地帶性的產生受條件影響較大。從全球來看,這種地帶性特征在緯度地區表現得特別明顯。
(3).B自然帶在農業部門結構上應以為主。C自然帶農業特點是“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科研團隊為解決某地區飲水問題設計了壩窖聯蓄工程(如下圖),利用淤地壩攔蓄溝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儲。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上圖中引水臥管的獨特設計,主要目的是
A. 減少引水雜質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積 D. 過濾水中污染物
【2】建設壩窖聯蓄工程除了解決飲水問題,還可以
A. 增加地表徑流 B. 減少土地鹽堿化
C. 緩解水土流失 D. 增加水汽輸送量
【3】最適合該工程推廣的地區是
A. 東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黃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人口遷移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若甲表示的是安徽省,箭頭表示的是2010年以來的人口遷移,則乙最有可能是
A.河南省
B.上海市
C.山東省
D.廣東省
(2)若圖示表示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人口遷移,則箭頭表示的遷移原因是
A.國家有組織、有計劃的人口遷移
B.地展、水早等自然災害影響的結果
C.務工和經商
D.三峽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導致的移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生育率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區育齡婦女實際生育子女的數量;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下圖為江西省某市撫養比和生育率示意圖,圖中四條曲線分別代表兒童撫養比、老年撫養比、總撫養比、生育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曲線①②③④分別對應的是( )
A.兒童撫養比、老年撫養比、生育率、總撫養比
B.老年撫養比、生育率、兒童撫養比、總撫養比
C.兒童撫養比、老年撫養比、生育率、總撫養比
D.老年撫養比、兒童撫養比、總撫養比、生育率
(2)上海市在短期內可以降低撫養比的措施是( )
A.提倡生育二孩,提高生育率
B.完善養老保障機制,提高醫療水平
C.鼓勵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
D.放寬外來務工人員人戶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甲城的地理位置圖”(左圖)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結構圖”(右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結構圖中,①是( )
A. 商業用地 B. 公園綠地
C. 居住用地 D. 行政用地
【2】甲城的工業用地(圖中②)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 遠離河流可防止水污染
B. 位于垂直盛行風向的郊外可減輕大氣污染
C. 遠離居住區可減弱噪聲污染
D. 遠離農田可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珠江三角洲地區要推進城市規劃一體化,努力構建世界級城市群,據此并結合三種工業化、城市化模式圖,與圖中①②③對應的工業區是 ( )
A. 美國硅谷、遼中南工業區、英國中部
B. 班加羅爾、浙江溫州、珠江三角洲
C. 日本九州島、意大利的中部、德國魯爾區
D. 長江三角洲、閩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城市潛力值是指該城市與城市空間分布體系內所有城市(包含它自身)間的相互作用力之和。它反映了某城市所具備的集聚集、能力,可作為反映城鎮體系空間相互作用的代表性指標。
材料二:遼中南地區擁有豐富的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工業化、城市化在我國起步早、水平高,但改革開放后遼中南各城市發展速度遠遠低于全國水平。遼中南城市群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等城市。下圖為2002-2011年遼中南地區城市潛力值的空間分
布圖。
(1)說出遼中南城市群中城市等級最高的城市名稱,并分析該城市發展的區位優勢。
(2)大連是遼中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但大連的城市潛力值卻比較低。試分析原因。
(3)請為遼中南城市群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