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國某區域圖,結合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1)指出圖中甲乙兩地地表地形特征的差異。(4分)
(2)從20世紀90年代初
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嘗試對南部山區(六盤山陰濕地區、黃土溝壑區和干旱風沙區)部分村莊群眾整體移民搬遷到北部有灌溉條件的平原區,這種移民方式被稱為“吊莊移民”,至今已取得顯著效益。簡要分析“吊莊移民”對遷出區人口、經濟、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3分)
(3)下表為丙省北部某縣某年的經濟結構。結合表格內容,分析說明該縣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4分)
(4)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圖中丁省某城煤炭資源幾近枯竭。進一步發展該城經濟,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風力、流水、冰川、波浪四種外力中,圖示地區受 和 作用明顯。這兩種外力不僅影響圖示地區,對我國的廣大地區都有影響,它們的侵蝕和沉積塑造了我國多樣的地表形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兩種在它們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沉積地形。
(2)圖示區域最可能位于我國的
A.湖北省 B.河北省 C.吉林省 D.廣東省?
(3)從圖中氣候資料來看,此地最冷月與最熱月的溫差超過 度,比同緯度的多數地區溫差都大,造成此地比同緯度溫差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應退耕還林(草)的是哪個地段?并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在風力、流水、冰川、波浪四種外力中,圖示地區受 和 作用明顯。這兩種外力不僅影響圖示地區,對我國的廣大地區都有影響,它們的侵蝕和沉積塑造了我國多樣的地表形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兩種在它們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沉積地形。(6分)
(2)圖示區域最可能位于我國的(2分)
A.湖北省 B.河北省 C.吉林省 D.廣東省?
(3)從圖中氣候資料來看,此地最冷月與最熱月的溫差超過 度,比同緯度的多數地區溫差都大,造成此地比同緯度溫差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2分)?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應退耕還林(草)的是哪個地段?并簡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區域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8年12月1至5日,入冬以來最強烈的冷空氣自西北向東南席卷我國,中央氣象臺及相關省市氣象臺連續發布寒潮警報,3日我國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
材料二:我國某區域圖
(1)參考圖15℃等降溫幅度線,比較北京和鄭州降溫幅度的大小,并說明判斷理由。
(2)說出800mm等降水量線的位置和延伸方向,簡要分析該線東段(運河以東)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3)A、B兩區域相比,B區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要低得多。分析B區農作物單產較低的自然原因。
(4)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但黃河入海口卻沒有形成大城市,為什么?
材料三: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帶。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5)簡要分析環渤海經濟圈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區域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8年12月1至5日,入冬以來最強烈的冷空氣自西北向東南席卷我國,中央氣象臺及相關省市氣象臺連續發布寒潮警報,3日我國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
材料二:我國某區域圖
(1)參考圖15℃等降溫幅度線,比較北京和鄭州降溫幅度的大小,并說明判斷理由。
(2)說出800mm等降水量線的位置和延伸方向,簡要分析該線東段(運河以東)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3)A、B兩區域相比,B區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要低得多。分析B區農作物單產較低的自然原因。
(4)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但黃河入海口卻沒有形成大城市,為什么?
材料三: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帶。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5)簡要分析環渤海經濟圈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