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漢水是長江最長的支流,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水中上游,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圖11為丹江口水庫外圍生態過濾庫圖。
分別說明生態過濾庫中植物與生態過濾壩的作用。
【答案】植物的作用:減小地表徑流流速,使泥沙沉積;阻截、過濾和吸收入庫污染物,改善和凈化水質;給魚類提供食物。生態過濾壩的作用:滯留和沉降入庫泥沙,防止主庫泥沙淤積、庫容減少;可減少進入主庫的污染物和營養鹽類,防止主庫發生水體富營養化。
【解析】整體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水源地和水體自凈能力的認識,采取適當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對水源地保護的意義?蓞⒖颊訚蓾竦貙λw的過濾作用。
丹江口水庫作為水源地應該具有良好的水質,然而水庫上游河段有一定的污染物影響水質,因此在河水進入水庫前加以治理,使其水質達到標準才能進入水庫。從材料可以看出挺水植物位于入口處,植株高大密集,它可以減小地表徑流流速,使泥沙沉積、阻截、過濾和吸收入庫污染物。位于河流入庫口也便于人力撈取漂浮污染物。浮生植物也可以進一步進化水體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質。植物為魚類提供餌料,魚類反過來控制植物的數量,使其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生態過濾壩(工程措施)作為最后的一道屏障,只有表層水體可以進入水庫。顯然它可以降低水速,滯留和沉降入庫泥沙,防止主庫泥沙淤積,使得庫容減少;可減少進入主庫的污染物和營養鹽類,防止主庫發生水體富營養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生態農場生產過程結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最可能是
A. 商品件物農業 B. 乳畜業
C. 大牧場放牧業 D. 混合農業
【2】圖中顯示的生產過程中,環境境效益最大的是
A. 生產過程1 B. 產過程2
C. 生產過程3 D. 生產過種4
【3】該生態農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 公平性原則 B. 持續性原則
C. 共同性原則 D. 全球性原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區域圖,回答問題。
(1)圖中山脈A是_______________,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試列舉兩個。
(2)圖中①是三江平原,曾經是沼澤遍地的、人跡罕至的“北大荒”,現在卻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試分析該地區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原因。
(3)圖中②是遼中南工業基地。根據圖中信息說明其發展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反映我國四省區煤炭、太陽輻射能、天然氣、水能四種資源的豐歉程度(☆號越多代表資源分布越豐富),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判斷甲乙丙丁四省區依次為( )
A. 陜西、四川、新疆、湖南B. 新疆、湖南、四川、陜西
C. 四川、陜西、新疆、 湖南D. 新疆、陜西、四川、湖南
【2】對四省區能源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省區太陽輻射能豐富與地勢高有關
B. 交通條件是乙省區煤炭資源開發的限制性因素
C. 丙省區地處高緯度地區太陽輻射能比較弱
D. 丁省區水能資源豐富但開發程度很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我國兩個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甲地區位于
A. 東北地區 B. 黃河中下游地區 C. 長江中下游地區 D. 海南島
【2】乙地生產蔬菜的“旺季”在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
A. 市場需求量大 B. 勞動力更多
C. 交通通達度高 D. 降水更豐沛
【3】導致兩地農業生產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熱量 C. 水分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農田水分盈虧量指年降水量與農田作物用水量之差,農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種、耕作制度、土地制度等影響,右圖為我國部分地區農田水分盈虧量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東南部以盈余為主,主要是水資源利用率高 B. 由盈轉虧的分界線接近400mm年降水量線
C. 東北部以虧損為主,主要是重工業耗水量大 D. 西北部虧損量最大,主要是降水不足
【2】造成甲處農田水分盈虧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田農業②巖溶地貌③一年兩熟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長江流域的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江流域某年某時段等降水量圖。
材料二 長江經濟帶合作九省二市示意圖。
(1)讀材料一,描述本時段內長江流域的降水特點及帶來的洪水特點。
(2)為打造沿江綠色能源產業帶,國家正積極開發長江上游地區以金沙江、大渡河等為重點的水能資源。分析其水能資源開發的不利自然因素。
(3)讀材料二,長江流域是我國城市帶之一,簡述與我國沿海城市帶比較,長江流域城市帶發展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R1河流是________;R2河流是________;兩河的主要補給方式是 ________;影響流量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圖中國家的農業類型以________農業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經濟作物是________。
(3)近年來,L水域面積不斷萎縮,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海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并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等因素影響。閱讀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1)歸納1990年以來上海市人口數量變化狀況。
(2)請分別說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變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請分析外來人口對上海城市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