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秘魯位于南美洲西部,西臨太平洋,安第斯山縱貫秘魯南北,將該國天然分割為三個不同地理區(qū)域:西部沿海地區(qū),為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 有斷續(xù)分布的平原,占全國領土的11%,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毫米, 這里是秘魯最重要的農業(yè)區(qū), 城市人口也大多集中于此;中部安第斯山區(qū),海拔在800至6000多米,占全國領土的30%;東部亞馬孫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區(qū),占全國領土的59%,屬熱帶雨林氣候。
材料二:利馬是世界上聞名的“無雨城”,年降雨量僅10到15毫米。 降雨特點是,由濃濕霧形成的露珠以霏霏的粉狀飄落下來。時常是,陰霾多日不散,迷霧蒙蒙。 利馬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最冷時月平均氣溫為16℃,最熱時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4℃。
材料三:
(1)簡述利馬的氣候特征,并解釋其形成原因。(9分)
(2)指出秘魯西部沿海地區(qū)主要的農業(yè)部門,并簡析其發(fā)展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
(1)全年干旱少雨 ;冬溫夏涼,年較差小;多大霧天氣。(3分)
利馬常年受東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盛行離岸風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利馬地處熱帶沿海, 受海洋及寒流影響夏季涼爽, 無明顯冬季;沿岸寒洋流使近地面大氣降溫,并形成了逆溫層,低層水汽易凝結形成霧,且難以擴散。(每點2分,滿分6分)
(2)漁業(yè)、種植業(yè)(綠洲農業(yè)、灌溉農業(yè))(2分) 西部近海海域,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營養(yǎng)物質帶到表層,形成秘魯漁場。(1分) 山麓沖積扇平原分布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分)東面高大山脈上冰雪融水豐富、提供灌溉水源(1分);熱帶沙漠氣候、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1分) (每點1分,滿分4分)
【解析】
試題解析:
(1)考查氣候特征的判斷和成因的分析。特征分析在于氣溫的高低和變化及降水量多少及變化。根據材料2判斷利馬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水量稀少,全年溫度在15°以上日溫差大,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同時大霧天氣多,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氣候成因主要考慮緯度、地形、洋流、海陸位置、大氣環(huán)流等。降水少—在10°S—20°S之間,受來自大陸干燥的東南信風的影響;全年氣溫在15℃—緯度低,獲得太陽輻射量多。冬暖夏涼——受海洋的影響,年溫差小,同時寒流的影響;日溫差小—干旱,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小;大霧天氣——沿海寒流經過,降溫的作用,使得水汽碰到冷地面凝結成為霧,且形成逆溫層,無不易擴散。
(2)考查農業(yè)區(qū)位條件。結合當地沿海和氣候條件,當地發(fā)展海洋漁業(yè)和綠洲農業(yè)。漁業(yè)——沿海秘魯寒流(離岸流)的影響,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魯漁場;綠洲農業(yè)——分布在沖積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利的灌溉水源;低緯,全年氣溫高,熱量多;氣候干旱,日照時間長、日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
考點:本題考查區(qū)域的含義、不同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的差異、農業(yè)區(qū)位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長三角和珠三角(雙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區(qū),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雙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城市
材料二:雙三角洲地區(qū)基本情況(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積(萬Km2) | 常住人口(萬) | 非農業(yè)人口比重(%) | 生產總值(GDP,億元) | 進出口總額/GDP |
長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材料三:IC產業(yè)(集成電路產業(yè))是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基礎,一般由設計、制造、封裝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最重要的IC產業(yè)基地。下圖是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億元)結構變化圖。
(1)上海與廣州相比,自轉線速度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標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陽光直射的機會,深圳與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陽光直射的是 。
(2)從材料二可知,兩個城市群相比,經濟密度(單位面積GDP)較大的是 ,經濟對外依存度較低的是 。
(3)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居主導地位的是 環(huán)節(jié),產業(yè)產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環(huán)節(jié)。
(4)酸雨主要由 與N03等酸性氣體污染造成。雙三角地區(qū)酸雨危害嚴重,減少這些酸性氣體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城市等級體系不合理、城市產業(yè)結構趨同等問題,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長三角和珠三角(雙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區(qū),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雙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城市
材料二:雙三角洲地區(qū)基本情況(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積(萬Km2) | 常住人口(萬) | 非農業(yè)人口比重(%) | 生產 |
|
長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材料三:IC產業(yè)(集成電路產業(yè))是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基礎,一般由設計、制造、封裝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最重要的IC產業(yè)基地。下圖是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億元)結構變化圖。
(1)上海與廣州相比,自轉線速度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標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陽光直射的機會,深圳與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陽光直射的是 。 (4分)
(2)從材料二可知,兩個城市群相比,經濟密度(單位面積GDP)較大的是 ,經濟對外依存度較低的是 。(4分)
(3)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居主導地位的是 環(huán)節(jié),產業(yè)產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環(huán)節(jié)。(4分)
(4)酸雨主要由 與N03等酸性氣體污染造成。雙三角地區(qū)酸雨危害嚴重,減少這些酸性氣體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5)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城市等級體系不合理、城市產業(yè)結構趨同等問題,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長三角和珠三角(雙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區(qū),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雙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城市
材料二:雙三角洲地區(qū)基本情況(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積(萬Km2) | 常住人口(萬) | 非農業(yè)人口比重(%) | 生產總值(GDP,億元) | 進出口總額/GDP |
長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材料三:IC產業(yè)(集成電路產業(yè))是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基礎,一般由設計、制造、封裝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最重要的IC產業(yè)基地。下圖是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億元)結構變化圖。
(1)上海與廣州相比,自轉線速度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標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陽光直射的機會,深圳與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陽光直射的是 。 (4分)
(2)從材料二可知,兩個城市群相比,經濟密度(單位面積GDP)較大的是 ,經濟對外依存度較低的是 。(4分)
(3)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居主導地位的是 環(huán)節(jié),產業(yè)產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環(huán)節(jié)。(4分)
(4)酸雨主要由 與N03等酸性氣體污染造成。雙三角地區(qū)酸雨危害嚴重,減少這些酸性氣體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5)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城市等級體系不合理、城市產業(yè)結構趨同等問題,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綜合題
(26分)長三角和珠三角(雙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區(qū),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雙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城市
材料二:雙三角洲地區(qū)基本情況(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積(萬Km2) | 常住人口(萬) | 非農業(yè)人口比重(%) | 生產總值(GDP,億元) | 進出口總額/GDP |
長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綜合題
(26分)長三角和珠三角(雙三角洲)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區(qū),閱讀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雙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城市
材料二:雙三角洲地區(qū)基本情況(2007年)
城市群 |
土地面積(萬Km2) |
常住人口(萬) |
非農業(yè)人口比重(%) |
生產總值(GDP,億元) |
進出口總額/GDP |
長三角 |
11 |
9749 |
65 |
46862 |
1.13 |
珠三角 |
2.5 |
4492 |
77 |
25416 |
1.78 |
材料三:IC產業(yè)(集成電路產業(yè))是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基礎,一般由設計、制造、封裝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最重要的IC產業(yè)基地。下圖是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億元)結構變化圖。
(1)上海與廣州相比,自轉線速度較小的是 ;材料一中所標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陽光直射的機會,深圳與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陽光直射的是 。 (4分)
(2)從材料二可知,兩個城市群相比,經濟密度(單位面積GDP)較大的是 ,經濟對外依存度較低的是 。(4分)
(3)2001-2007年,我國IC產業(yè)產值居主導地位的是 環(huán)節(jié),產業(yè)產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 環(huán)節(jié)。(4分)
(4)酸雨主要由 與N03等酸性氣體污染造成。雙三角地區(qū)酸雨危害嚴重,減少這些酸性氣體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5)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過程中出現了城市等級體系不合理、城市產業(yè)結構趨同等問題,請你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