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從A地乘船到B地,走最近路線,應在 (經度)或 海峽附近改變其航行方向。(2分)
(2)分別說出C、D兩地主要的地形類型及其成因。(4分)
(3)E水域海水運動的哪種形式表現很典型?為什么?(2分)
(4)與B地附近相比,為什么A地附近海域沒有形成大漁場?(4分)
(12分)
(1)1720W(±30) 白令海峽(2分)
(2)山地(或高原)(1分) 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成(1分)
平原(1分) 錢塘江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1分)
(3)潮汐(1分) 錢塘灣口大內小(1分)
(4)大陸架狹窄(或為深海溝)(1分)沒有寒暖流交匯(1分)
缺少江河水注入(1分)魚類餌料少(1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圖中經緯度和海陸輪廓可知A地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亞灣附近,圖中的經度為1050W。B所在地區來中國杭州灣附近,經度為1220E,兩地同在300N,北半球走最近距離為大圓,如下圖。轉彎的地方在二者中間轉彎,該地位于太平洋只能近白令海峽。
(2)C地為北美洲西部(墨西哥高原),為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擠壓碰撞而成;D為錢塘江沉積而成,為平原。
(3)錢塘江口地區,世界上典型的潮汐涌潮: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4)漁場的形成因素主要有:A-寒暖流交匯,使海水發生擾動,上泛的海水將營養鹽類帶到海洋表層,使浮游生物繁盛,進而為魚類提供,漁業資源豐富。另外寒暖流交匯可產生“水障”,阻止魚群游動,由于這些原因形成大的漁場。B-受到上升流的影響。比如秘魯漁場是由于受東南信風的影響,風從岸邊吹向太平洋,所以岸邊海水不斷減少,底層的海水便上來補充,同時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來,成為魚群的餌料。C-大陸架,水淺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繁盛餌料豐富。D-溫帶冬季海水上泛。E-河流入海口,帶來豐富養料。
舟山漁場東側為舟外漁場,南連漁山漁場,北接長江口漁場,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質軟泥和粘土質軟泥等細顆粒沉積混合物為主,是東海大陸架的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線距岸寬280~150公里。形成原因:①東海大陸架廣闊,光照,養分充足;②有長江水流入,帶來了大量養分;③有臺灣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匯,使水流攪動,養分上浮;
考點:本題考查方向判定及最短航線、地形及成因、錢塘江大潮成因、漁場成因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兩省會城市位置圖,讀圖回答下題。
圖中①、②兩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導區位因素分別是
A.河流、礦產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礦產、旅游
如果北京時間18時時兩城市正好日落,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中海氣候區域進入雨季
B.我國東部地區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D.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南極附近出現極晝
如果①城日出12分鐘后正好②城日出,則這一天兩城的日出方位為
A.正東方 B.①城為東北方,②城為東南方
C.東北方 D.①城為東南方,②城為東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重慶萬州區高三一診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河南登封市觀星臺,夜晚觀察北極星與當地地平面的夾角為35°觀星臺上兩間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臺下有一“長堤”,每天北京時間12點18分時,橫梁的影子會投上“長堤”。讀圖回答下題。
觀星臺的地理坐標是:
A.127°E,35°N B.113E°,35°S C.113°E,35°N D.103°W,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省開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中為一張長12米、寬4米的大網,網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網上流下的水引向一個蓄水池。圖乙為南美洲部分國家圖,讀圖回答下題。
1.圖甲中人們利用此設施收集的水資源是
A.生物水 B.冰川融水 C.霧氣 D.雨水
2.圖甲中設施最有可能位于圖乙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關于圖中四地地理事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沿海位于寒暖流交匯處,形成世界著名的漁場
B.②地區自然景觀和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是以水分變化為基礎的
C.③地深受西風的影響,全年溫和濕潤
D.④地受到沿岸洋流影響增溫增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成都市畢業班第三次診斷性檢測文綜地理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兩省會城市位置圖,讀圖回答下題。
1.圖中①、②兩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導區位因素分別是
A.河流、礦產 B.科技、地形
C.政治、交通 D.礦產、旅游
2.如果北京時間18時時兩城市正好日落,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中海氣候區域進入雨季
B.我國東部地區的河流正值汛期
C.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D.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南極附近出現極晝
3.如果①城日出12分鐘后正好②城日出,則這一天兩城的日出方位為
A.正東方 B.①城為東北方,②城為東南方
C.東北方 D.①城為東南方,②城為東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是世界某區域農業地帶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 |
12.(2009山東文綜1)農業地帶沿0°經線變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異規律形成的基礎是 ( )
A.水分 B.熱量 C.地形 D.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