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人口遷移和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現象。近年我國流動人口逐漸增加,2001年我國流動人口超過1.2億。
讀下圖并回答下列各題。
【1】2001年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從人口稠密地區流向地廣人稀地區B. 從城市流向農村
C. 從經濟發達地區流向經濟欠發達地區D. 從中西部地區流向東部地區
【2】近年來我國東部大城市出現的“民工潮”現象表明
A. 鄉村城鎮化速度加快B.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不足
C. 大城市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D. 影響我國近年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
【3】下列不是“民工潮”現象產生原因的是
A. 國家允許農民進城務工B. 城鄉經濟差距大
C. 各城市都出現人口老齡化,缺乏勞動力D. 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
【答案】
【1】D
【2】B
【3】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人口流動。
【1】通過餅狀圖,可以看出,流入區主要為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流出區主要為中西部經濟較落后,人口數量比較多的省份,故正確答案為D。從人口密度來說,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更大一些,故A錯誤。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入城市,故B錯誤。為了獲得更好就業機會與收入,人口主要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故C錯誤。
【2】我國東部大城市出現的“民工潮”現象是指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務工,這表明鄉村城鎮化速度比較慢,農民在當地無法找到適當的工作,即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不足,故A錯誤,B正確。大量民工進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城市人口老齡化問題,故C錯誤。農民進城務工主要是自發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收入,故D錯誤。
【3】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國家政策允許農民進城務工,城鄉經濟差距大,城市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收入吸引農民進城,這些都是民工潮形成的原因。自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出現民工潮,而當時我國并未出現人口老齡化,所以“各城市都出現人口老齡化,缺乏勞動力”不是民工潮的原因。故只有C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是正確答案,ABD都是不符合題意的,都是錯誤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浙江古代盛產青瓷,其中越窯生產的青瓷(越瓷)遠銷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地區等。古代越瓷貿易主要以風力和洋流為動力,晴夜觀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內到達非洲。下圖為越瓷外銷西南航線示意圖。與陸路運輸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貿易選擇海運方式可( )
①縮短路程 ②增加運量 ③減少貨物破損 ④增強貿易靈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東南沿海某地擬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庫。下圖為“擬建水庫附近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建設成本最低的水庫大壩宜建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水庫建成后能夠
A. 改善航運條件 B. 開發河流水能
C. 增加徑流總量 D. 消除地質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前,我國東部經濟快速發展引發了大規模的“移民潮”,未來我國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將使產業資本替代勞動力成為流動的主體,由“移民就業”向“移業就民”轉換。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下圖①、②、③、④代表的工業部門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移業就民”帶來的影響是( )
①加快中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 ②促進東部地區產業升級
③加劇東部地區就業緊張狀況 ④緩解中西部地區環境壓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地理環境差異較大,人類活動也不同。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B 所在地區的農業自然景觀多呈帶狀或點狀分布,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 熱量 B. 土壤 C. 水源 D. 經濟發展水平
【2】有關河流①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河流①水能非常豐富,其谷地是該區域主要的農業區
B. 河流②水量豐富,流量平穩,因此航運價值較大
C. 兩條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工業發達
D. 降水是兩條河的主要補給水源,流域內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開采量153億噸,占全國煤炭資源的19%,2013年煤炭年開采量達1億多噸。煤炭產業產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
特高壓輸電和一般輸電線路相比,具有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電量損耗低等優點。“皖電東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將淮南的煤轉換為電能經皖南、浙北網區,然后到達滬西的重大工程,全長656千米,總投資1500億元(下圖)。
(1)分析國家實施“皖電東送”工程的主要原因。
(2)簡述“皖電東送”工程對淮南市煤炭工業發展的影響。
(3)分析特高壓輸電線路選擇人口稀疏地區和離城鎮較遠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沖積扇面積廣闊,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民勝利渠于1952年建成,連接河南省武陟和新鄉,是新中國第一個大型引黃水利工程,主要承擔灌溉和向城市供水的任務。
(2)說明人民勝利渠修建的優勢自然條件和及其在利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焦作現象”是指河南焦作市以發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日益枯竭的煤炭資源開發,實現社會經濟全面轉型,并取得成功的現象。
(3)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闡述“焦作現象”對當地產生的積極影響。
“十二五”時期,河南省政府提出“加快河南省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大力推進快速鐵路路網建設”的發展目標。
(4)讀河南省快速鐵路規劃示意圖,描述圖中快速鐵路的分布特點,并說明河南省發展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天然瀝青是由地下石油和天然氣長期與泥沙等物化合而成.瀝青湖就是露出地面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瀝青礦床.瀝青有遇冷變硬的習性,主要應用于鋪墊公路與建筑物的防水處理等.特立尼達島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瀝青產地.
圖1為特立尼達島位置示意圖.圖2為“彼奇湖所在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 圖3為彼奇湖景觀圖.
【1】
【2】
【3】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讀“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在俄羅斯境內向北彎曲,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繞過凍土區域,便于施工 B. 保護貝加爾湖地區的生態環境
C. 緩解北部地區能源緊缺狀況 D. 北部地區天然氣產量大,氣源充足
【2】下列關于圖示天然氣跨區域調配工程對中俄兩國的影響,正確的是( )
A. 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我國能源安全
B. 減輕俄羅斯就業壓力,可優化其產業結構
C. 促進俄羅斯能源開發,有利于其能源結構調整
D. 增加我國清潔能源比重,消除大氣環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