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2000~2005年我國四個區域土地利用轉換表”,回答5~6題。
單位:萬hm2
轉換 類型 區域 | Ⅰ 旱地— 水田 | Ⅱ 耕地— 林草 | Ⅲ 其他— 水域 | Ⅳ 其他— 城鎮 | Ⅴ 林地— 耕地 | Ⅵ 林地— 草地 | Ⅶ 草地— 耕地 | Ⅷ 草地— 林地 | Ⅸ 水域— 其他 |
① | 8.50 | 5.73 | 20.57 | 85.10 | 1.18 | 0.70 | 5.25 | 0.89 | 8.54 |
② | 0.00 | 1.52 | 6.86 | 1.17 | 0.02 | 3.38 | 0.42 | 0.24 | 1.06 |
③ | 0.09 | 51.64 | 3.75 | 7.67 | 1.03 | 2.12 | 13.36 | 13.11 | 4.05 |
④ | 0.06 | 0.40 | 11.80 | 3.68 | 0.13 | 0.26 | 0.08 | 0.09 | 2.30 |
5.表中四區域可能是( )
A.①華中地區、邳S淮海及長三角地區、畚鞑康貐^、芮嗖馗咴貐^
B.①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 ②西部地區、矍嗖馗咴貐^、苋A中地區
C.①華中地區 ②西部地區 ③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芮嗖馗咴貐^
D.①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谇嗖馗咴貐^ ③西部地區 ④華中地區
6.關于四個區域土地利用轉換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地區經濟發達,城鎮建設侵占大量耕地
B.②地區水域略有擴張,但仍然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為主
C.③地區生態脆弱,退耕成效顯著,不合理開墾現象消失
D.④地區因退田還湖和城鎮擴張,耕地面積減小
答案:5.D 6.C
解析:第5題,由圖可知,①地其他用地轉換為城鎮較多,說明該地經濟發達,城鎮用地相對較多,應為黃淮海及長三角地區;②地除其他用地轉換為水域較多外,林地轉為草地也較多,同時其他轉化為城鎮的最少,說明該地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同時仍然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為主,因此該地為青藏高原地區;③地耕地轉換為草地較多,該地應以林草地為主,說明該地正在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同時草地轉換為耕地占第二位,說明該地區存在不合理開墾現象,應位于我國西部地區;④地其他用地轉換為水域較多,其次是城鎮,說明該地因退田還湖和城鎮擴張,而使耕地面積減小,應為華中地區,故D項正確。第6題,由上題分析可知, ③地區為我國西部地區,生態脆弱,退耕成效顯著,但其不合理開墾現象沒有消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江西南昌第二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植物體的增長與氣溫關系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氣溫越高,植物體生長速度越快,當氣溫為10℃時,其植物體生長速度僅為30℃時的( )
A.20% B.60% C.90% D.110%
2.一山體高5000米,某日海平面氣溫為40℃,此時山體上植物生長最快的地方是( )
A.山麓地區(海平面) B.海拔200米的山坡上
C.海拔2000米的山腰上 D.海拔5000米的山頂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貴州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內蒙古地區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及其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錫林郭勒草原的相關數據
一月平均氣溫(℃) |
七月平均氣溫(℃) |
年降水量(毫米) |
-20~-24 |
16~20 |
200-350 |
年蒸發量(毫米) |
大風日數占全年的比例(%) |
年平均7~8級大風日數 |
2000~2700 |
40~50 |
80 |
材料二 自1998年開始,草原興發集團實施“公司+基地+農牧戶”的產業化模式,積極引導牧民改變傳統觀念,發展效益養畜,實施訂單生產,產業規模迅速擴張。
(1)由圖中可見,內蒙古地區植被類型由東向西呈現 的變化,造成這種變化的主導素是 。(2分)
(2)錫林郭勒盟的傳統牧業按投入和產出分類屬于 農業。實行新的產業化模式后,牧業生產按產品用途分類屬于 農業。(2分)
(3)土地荒漠化是制約當地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試從自然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分析該地區土地荒漠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其中縱坐標的劃分間隔為0.5cm,橫坐標的劃分間隔為1cm。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別是
A.1:1000和1:50000 B.1:2000和1:50000
C.1:5000和1:20000 D.1:20000和1:5000
2.圖中B點的絕對高度和相對于A點的相對高度分別是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350米
C.300米和250米 D.200米和3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甘肅省高三第一學期高考模擬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四個氣象觀測站所記錄的氣象資料,圖中的符號代表各站每月的氣溫和降水量。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四個觀測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觀測站的氣候類型可能為 (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3.丁觀測站所在地山上有終年積雪,雪線高度可能為 ( )
A.1500米 B.2000米 C.3 200米 D.45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安徽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圖,其中縱坐標的劃分間隔為0.5cm,橫坐標的劃分間隔為1 cm。讀圖回答5~6題。
1.圖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別是 ( )
A.1:1000和1:50 000 B.1:2000和1:50 000
C.1:5 000和1:20 000 D.1:20 000和1:5 000
2.圖中B點的絕對高度和相對于A點的相對高度分別是 ( )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350米
C.300米和250米 D.200米和3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