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左圖為我國某河流河道示意圖,圖中甲為一河心沙洲;右圖為該沙洲一年內面積變化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河位于我國的( )
A.西北地區
B.東北地區
C.東南地區
D.西南地區
(2)對于該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河心沙洲常發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較快的地方
B.若該河段為自西向東流,則Q河道將慢慢變淺
C.若P河道為該河主航道,則該河段的流向為東北流向西南
D.若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壩,則河心沙洲面積增長速度減慢
【答案】
(1)B
(2)D
【解析】(1)河心沙洲的形成就是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在枯水季節,河流流量較小,流速較慢,泥沙沉積量較大,河心沙洲面積較大;在河流汛期,河流流量較大,流速較快,泥沙沉積量較少,主要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河心沙洲面積變小。從右圖上可以看出,該河心沙洲在3~4月份和7~8月份面積變小,說明該時段河流流量較大,即該河一年中出現兩個汛期,我國只有東北地區的河流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故答案選B項。(2)依據上題分析,若在河心洲下游修筑水壩,泥沙在會在庫區大量沉積,會導致河心沙洲面積增長速度加快,所以B項錯誤。泥沙的沉積需要水流速度較慢的河段,所以A項錯誤。若該河流自西向東流,P河道位于該河的左岸,堆積嚴重,河道將變淺,Q河道,侵蝕較為嚴重,所以B項錯誤;若P河道為該河主航道,說明P 為河流右岸,依據指向標判斷該河段的流向為由東流向西,故答案C錯誤;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壩,流水速度減慢,泥沙在上游水庫沉積,輸送到沙洲的泥沙減少,泥沙沉積速度減慢,所以河心洲面積增長速度減慢,故D正確;故答案選D。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針對藏南地區江北公路沙害問題, 某研究所于該地區進行石方格沙障(由 石頭組成的方格狀攔沙設施)防風固沙 效益研究,下圖示意風速為 11 m/ s 時 石方格沙障干預下的風速流場,據此完 成下面小題。
【1】在水平距離 50—80cm 段,風速
A. 最大 B. 平穩
C. 下降 D. 提高
【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 高空輸沙量 B. 近地面輸沙量 C. 地表粗糙度 D. 風沙活動高度
【3】與林木覆蓋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 穩固沙土 B. 削減風力 C. 減少水分蒸發 D. 適應惡劣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陰影部分表示 , 計算方法是。
(2)圖中處于人口增長模式傳統型階段的是;目前按經濟發展水平,國家和地區從總體上看應屬于該類型。
(3)圖中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的是 , 原因是。
(4)圖中人口年齡結構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緩慢的是階段。
(5)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已接近型,即處于圖中階段向階段轉變的過程。這種轉變主要是因為我國大力開展工作而取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被稱作陜西省內“小南水北調”工程的“引漢濟渭”項目,從陜西南部的漢江取水,經秦嶺隧道向北調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調水量15億立方米左右。讀“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引漢濟渭”工程的劣勢有( )
A. 水源地可調水量不足 B. 調水過程中水資源的蒸發損耗大
C. 需修筑的隧道長 D. 水源地污染嚴重
【2】關于“引漢濟渭”工程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解決渭河平原的缺水問題 B. 緩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鹽堿化問題
C. 增加關中平原灌溉面積 D. 緩解漢江流域的旱澇災害
【3】關于漢江和渭河水文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 都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形成夏汛 B. 受長江干流水量影響,漢江的流量更大
C. 漢江和渭河冬季都無結冰現象 D. 渭河含沙量大,漢江含沙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福建省泉州市2017屆高三高考考前適應性模擬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猶他州位于美國的西部中心,集高山、峽谷、河流、湖泊和沙漠為一州。北部大鹽湖雖自然環境干燥,但2017年全美排名前十的宜居小鎮Syracuse坐落于大鹽湖畔;南部猶他州為上億年的海相紅色砂巖高原地貌,造型各異的石柱、絕壁、峽谷、險峰造就了眾多的國家公園。傳統上重視子女教育,州政府預算的60%以上用于教育,18—64歲的人口中文盲率僅為6%,為全美最低。全州9所公立大學,4所私立大學,為猶他州培養了大批人才,大力發展戶外活動旅游、電子產業和生物技術產業。下圖示意猶他州位置、美國西部地形剖面、南部猶他州國家公園海相紅色砂巖高原地貌自然景觀。
(1)試分析鹽湖城的年降水量(402mm)與舊金山(480mm)相近的原因。
(2)從內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南猶他州紅色砂巖地貌形成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1982年和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趨勢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齡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20~24歲年齡組人口數量比2009年的多
D.2009年總人口數小于1982年
(2)與1982年相比,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 )
A.顯示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
B.意味著社會養老負擔加重
C.不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
D.表明25~29歲勞動力資源數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人口1億以上國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長率與凈增人口數量的對比,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該國2006~2010年人口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上升趨勢,人口總量一直在上升
B.該國年凈增人口數量呈上升趨勢,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該國2006~2007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機械增長的變化
D.該國2009~2010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勵移民政策起實效
(2)該國最有可能是( )
A.俄羅斯
B.德國
C.美國
D.新加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示意圖。
材料二:21世紀以來,珠三角經濟區產業競爭優勢逐漸喪失,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正不斷承接珠三角經濟區的產業。
材料三: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度地向區外轉移對區內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應以區外異地轉移和區內就地轉化兩種途徑并重,從而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轉化。
(1)根據圖中信息從能源、資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工業化,提升城市化水平所具備的條件。
(2)從發展非農產業的角度說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區內就地轉化的具體途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土壤形成表述正確的是( )
A.森林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B.陡峭的山坡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
C.人類活動下形成的肥沃土壤有水稻土
D.氣候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