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表現出不同的生態問題.如:比較濕潤地區表現為水土流失,比較干旱地區表現為土地荒漠化.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如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等.(二)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而引起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噪聲污染、農藥污染等環境污染.
解答 解:(1)地下水與地表水凈化周期不同,地表水凈化周期遠小于地下水,污染物在含水層中運動比較緩慢,很難凈化,危害長遠;地表水污染容易被人們觀察到,所以排入地下水更隱蔽,管理與監查困難,污染物進入含水層時,隱蔽性強,漸進式產生,很難監管.
(2)水污染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污水中的酸、堿、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水污染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題目要求從標與本兩方面分析:標,是指表面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已有方面.治標:是治理當前已發現的污染主要是治理當前已經存在的污染,重點是做好清淤、清障、垃圾清理和拆違這四項重點工作.本,是指引發特征的源頭主要是減少排放污染物.治本:從源頭上防止和控制新的污染,關鍵在截污、在控制污染源,實行全程清潔生產;要加強環境污染監管和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整治成果.最好要以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統一.
故答案為:(1)原因:①污染物在含水層中運動比較緩慢,很難凈化,危害長遠.②污染物進入含水層時,隱蔽性強,漸進式產生,很難監管.
(2)治標:治理當前已經存在的污染,重點是做好清淤、清障、垃圾清理和拆違這四項重點工作.
治本:①從源頭上防止和控制新的污染,關鍵在截污、在控源(實行全程清潔生產);②要加強環境污染監管和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整治成果.(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統一).
點評 本題以環保部昨日公布了《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為背景,考查了水污染及其治理,考核了學生知識遷移和讀圖分析的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中②地不可能出現降水天氣 | B. | 甲圖中①地的氣溫最高 | ||
C. | 乙圖中城市為晴朗天氣 | D. | 乙圖中C處出現降水天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