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我國各地區的資源問題敘述正確的是
A. 北方常規能源缺乏 B. 南方土地資源緊張
C. 西部光熱資源不足 D. 東部礦產資源缺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聯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6分)湖泊像鑲嵌在錦繡河山之中的明珠,晶瑩奪目。讀下列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3年3月24日太湖吳江水位站的水位由2.48米增至3.12米,而同時百瀆水位站的水位由3.06米減至2.64米,兩站同期相差0.55米。
材料二
湖岸線是湖泊水與岸邊的邊界線。青藏高原一些內陸湖的古湖岸線一般可達一二十級(例:芒錯湖岸線有20級)。
材料三?????????????????????????????????????
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條山西北側的運城盆地,是一個東北—西南向的長條形的湖泊,面積27.3平方公里,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鹽湖(圖13所示)。湖水鹽的比重比普通海水的比重高出六倍,任何水生生物都無法在其中生存。??
(1)根據材料一,判斷2013年3月24日太湖百瀆和吳江水位站水位增減的主要影響因素,并說明理由。(6分)
(2)根據材料二,從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一些內陸湖的古湖岸線多級的自然原因。(4分)
(3)很早以前,生息在解池濱湖地區的人民就開始利用湖水曬鹽,總結出“解池鹽產必資南風,南風不時,鹽即失利”。請從自然地理角度解釋解池鹽產與南風的關系。(10分)
(4)以湖泊為例,說明優質水源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考真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閱讀分析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魯)肅對(孫權)日:“……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 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爨(縫隙,可乘之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競長江所極,據而有 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薄瓌⒈硭,肅進說日:“夫荊楚與國鄰接, 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 之資也! —《三國志·魯肅傳》 材料二:(諸葛)亮答(劉備)曰:“……令(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 鋒。剝、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 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 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 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材料三: ![]() 材料四: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 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 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 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 位優勢。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 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材料五: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表(%)
| |||||||||||||||||||||||||
(1)據材料三分析古荊州地區的交通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根據材料五,指出甲地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分析資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魯)肅對(孫權)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三國志·魯肅傳》
材料二
(諸葛)亮答(劉備)曰:“……今(曹)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魯肅和諸葛亮對荊州認識的相同之處。
(2)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魯肅和諸葛亮提出的戰略目標及實現步驟。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荊州問題對孫、劉雙方未來關系的影響。
下圖示意古荊州部分地區。
(4)據圖分析古荊州地區的交通區位。
(5)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
材料三
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表 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表(%)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 ||
1978年 | 全國 | 28.2 | 47.9 | 23.9 |
甲地 | 51 | 30 | 19 | |
2007年 | 全國 | 11.3 | 48.6 | 40.1 |
甲地 | 29.7 | 33.5 | 36.8 |
(6)根據表,指出甲地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特點。
(7)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