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在湖心島開發的觀河景觀賓館示意圖,分別有①②③④四種戶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在夏至日當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觀看水上落日余暉應選擇的戶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月下旬,賓館經營者打算給各戶型配備臨時制冷設備。如果以房間一天最高氣溫作為安裝標準,你認為最應配備制冷設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某游客在此地體驗了“立竿無影”的景觀后,對情景久久不能忘懷。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體驗相同的情景大約需要滯留多長時間
A. 一個星期 B. 十天
C. 半個月 D. 一個月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二十四節氣與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
(1)今年10月8日為寒露節,則與寒露節直射點相同的節氣是 ,其日期是 。
(2)地球運動到近日點時,最接近的節氣是 節,公轉速度較 。
(3)太陽直射點從直射赤道到下一次直射赤道的時間間隔為一 年,時長為365日 時48 分 秒 。
(4)地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簡述地球有生命存在自身及外部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比較昆明重慶兩地區年太陽輻射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2)簡述臺灣島年太陽輻射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簡要分析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優缺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西歷山自然保護區是著名的旅游景區,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覽路徑兩側,生物多樣性發生變化。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歷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進行野外地理實踐活動,分別在距離游覽路徑兩側0m、4m、8m、12m處設置樣帶,調查物種豐富度(植物種類的數量)、物種均勻度(不同種類植物的數量差異)的變化。物種均勻度與優勢物種關系密切。下圖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種豐富度與物種均勻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推測影響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種豐富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高度 B. 地勢起伏 C. 坡面朝向 D. 人類活動
【2】據圖判斷優勢物種最不明顯的地區位于游覽路徑兩側
A. 0m處 B. 4m處 C. 8m處 D. 12m處
【3】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種均勻度呈現單峰規律。對該分布規律成因解釋合理的是
A. 0m處人類干擾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環境惡劣
B. 4m處人類干擾較大,少數耐性較強植物優勢較大
C. 8m處人類干擾較小,植物種類較多
D. 12m處人類干擾最小,少數植物通過競爭獲得優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在上圖外側弧線上添畫箭頭表示地球自轉的方向。_____
(2)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____)
(3)地球自轉一周360°所需要的時間為________,即一個________。
(4)上圖中A、B、C、D四點,線速度最大的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研究發現德雷克海峽內的海冰進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冰進(海冰較常年增多)會導致德雷克海峽水流通量減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冰退則相反。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多年統計資料表明,南極大陸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積在9月達到最大,2月最小,據此可推斷
A. 海水結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 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 海水結冰速度總體上比融冰速度慢
D. 海水結冰速度總體上比融冰速度快
【2】德雷克海峽發生冰進時將導致
A. 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東西部溫差變大
B. 赤道向南極輸送的熱量減少
C. 澳大利亞東部沿岸地區降水量減少
D. 西風漂流和秘魯寒流都變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為我國某地2016年元旦日落景觀素描圖,途中小船順流而下,劃船人的影子剛好與船垂直。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1】圖中河流大致流向為
A. 南→北 B. 西北→東南 C. 北→南 D. 東北→西南
【2】【2】該地再次出現圖中所示日落景觀的日期是
A. 2016年2月 B. 2016年7月 C. 2016年12月 D. 2017年1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咸海在1960年為世界第四大湖,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總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從1960年后,大規模墾耕使咸海周邊成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產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積減少了近60%,總水量減少了80%。時至2007年,咸海面積只有最初面積的10%。2014年9月美國宇航局發布的一組衛星圖片顯示“咸海”已經消失。
(1)分季節說出阿姆河與錫爾河的主要補給來源。
(2)分析1960年以來導致咸海逐漸消失的原因。
(3)推斷咸海消失后可能給當地氣候帶來的影響。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議,用開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決“咸海”消失這一生態問題。你是否贊同?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十二五”規劃的實施為西部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人類活動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下面兩圖是我國西部內陸某河流流域劃分及其土地類型面積較長時期的變化統計資料,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Ⅰ區域土地類型的變化,正確的是( )
A. 高草地減少,旱地增加 B. 灌木林增加,旱地減少
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 灌木林減少,旱地減少
【2】Ⅰ區域土地類型的變化對Ⅱ地的影響,正確的是( )
A. 河流徑流量增加 B. 土地荒漠化加劇
C. 水土流失嚴重 D. 洪澇災害多發
【3】該流域實行可持續發展措施錯誤的是( )
A. 合理控制上游地區的用水量 B.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C. 進行全流域合理開發規劃 D. 上游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