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甘肅省烏江鎮位于黑河中游,盛產“烏江貢米”。烏江貢米種植始于唐代,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上世紀80年代,烏江鎮引進外地高產品種,傳統的烏江貢米種植面積逐年萎縮。2013年烏江鎮被認定為國家級雜交玉米育種基地,并大力推進節水農業,“烏江貢米”幾近銷聲匿跡。2016年,烏江鎮建起“烏江貢米”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復“烏江貢米”的生產。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2016年,烏江鎮恢復“烏江貢米”生產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糧食產量
B. 保護傳統品牌
C. 發展綠色農業
D. 推進農業產業化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能源強度亦稱單位產值能耗,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單位產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根據能源強度的高低,對我國各地區進行區域劃分如下:
能源強度區域 | 具體省區 |
低能源強度區域 | 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海南、江蘇、福建和江西共8個省市 |
中能源強度區域 | 天津、廣西、安徽、山東、河南、湖南、陜西、重慶、黑龍江、湖北、四川和吉林共12個省區市 |
高能源強度區域 | 云南、遼寧、河北、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青海、貴州和寧夏共10個省區 |
材料二 “碳強度”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西省碳強度位居全國第一。低碳經濟旨在通過不斷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逐步使經濟發展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結構和清潔能源開發問題。
材料三 隨著礦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多。充分利用太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描述低能源強度區域、高能源強度區域的分布特點。
(2)山西省碳強度位居全國首位,試分析其原因。
(3)說明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的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分析計算,中國60歲老人占總人口比例已經達到13.26%,并且還在迅速增加;而0~14歲的少兒占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達到16.6%的新低……根據有關標準,一個社會60歲以上人口超過10%即為老齡化社會; 0~14歲人口占比15%至18%為“嚴重少子化”,15%以內為“超少子化”。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我國人口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中國人口數量已向低出生、高死亡、負自然增長的人口增長模式轉變
B.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少數民族
C. 中國人口文化素質逐漸提高
D. 中國城鎮人口比例快速增長并且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2】近期備受關注的“全面開放二胎”的政策,將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人口結構上的()
A. 男少女多的性別失調 B. 老齡化日益嚴重
C. 人口數量過大 D. 超少子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2014年10月10日,中國·定西(約104°E:35°N);馬鈴薯博覽會在有“中國薯都”美譽的甘肅定西市召開。定西是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該區馬鈴薯生產為一年一熟,一般4月底5月初播種,9~l0月上旬收獲。
材料二 :馬鈴薯性喜溫涼,生長期間的溫度在13℃至22℃最為適宜,雨量要求播種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發芽期要求黑暗;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的沙壤土對馬鈴薯的生長最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產量。
材料三:傳統的馬鈴薯栽培需翻耕土地、挖穴播種、生長期除草;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實行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新技術種植馬鈴薯,具體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挖淺溝直接播種馬鈴薯,然后用稻草均勻覆蓋。
(1)根據材料分析定西成為“中國薯都”的條件。
(2)結合材料分析稻草覆蓋技術種植馬鈴薯的好處。
(3)分析定西地區如何實現馬鈴薯種植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德國魯爾區的有關知識,回答下面小題。
【1】20世紀50年代以后,該工業區一度衰落,其內部原因在于( )
A. 工業結構單一
B.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 世界性鋼鐵過剩
D. 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2】為改變生產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多元化,魯爾區采取的措施是( )
A. 改造煤炭、化學工業,節省能源的消耗
B. 治理污染,優先發展環境
C. 壓縮煤炭、鋼鐵兩大工業部門廠礦企業的生產規模
D. 新建或遷入電子、汽車和石油化工等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改革開放初期紡織印染業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紡織印染業是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部門之一。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的特定國內背景是
A. 良好的港口條件
B. 國家資金扶持
C. 優惠的特區政策
D. 優越的區位條件
【2】紡織印染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①環境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
②水土流失嚴重
③土地鹽堿化現象嚴重
④部分城市出現“水質性”缺水現象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3】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區紡織印染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①嚴格落實先污染后治理的制度
②將廢水排放無法達標的企業遷至水源保護區
③建立污染監控體系
④加強對環保法規、技術等的培訓
⑤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
A. ②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意大利的實驗性農業項目“尼莫花園”創立于2012年,其主體是海底農場,占據的水域面積約100平方米,由5個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氣“生物圈”組成,用繩索固定在海底,懸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的海中。啟動時作物所需淡水由潛水員帶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給。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生物圈”內作物生長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給,推測其原因是
A. 利用海水淡化水B. 利用內壁的冷凝水C. 葉片直接吸收水汽D. 就近利用海水
【2】實驗初期,尼莫花園項目只在每年的5—9月進行,其原因可能是
①海上風浪小
②晝夜溫差大
③光照充足
④陸地水資源短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流域的開發都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結合流域的具體特征,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TVA主要負責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和管理。它所確定的流域開發的核心是
A. 河流的梯級開發 B. 流域的綜合開發
C. 流域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 D. 防洪、航運、發電、旅游等
【2】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質的是
A. 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B. 防治水污染
C. 保護水源涵養林 D. 改善庫區生態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南果北種”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普遍趨勢。目前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南方的火龍果、香蕉、荔枝、楊桃、木瓜等水果不斷在京、津、魯、新疆等地種植。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南果北種”得以成功實施,主要依賴于( )
A. 全球氣候變暖 B. 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
C. 國家政策的支持 D. 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
【2】與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緣相比,在京津發展“南果北種”產業園的突出優勢在于( )
A. 光熱充足 B. 土地廉價
C. 接近市場 D. 空氣質量好
【3】“南果北種”帶動較明顯的產業是( )
A. 農產品深加工 B. 大型農業機械制造
C. 城郊休閑觀光 D. 物流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