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下表是我國東部地區四地的氣候資料。
地區 | 甲 | 乙 | 丙 | 丁 |
年平均氣溫℃ | 8.1 | 23.5 | 2.6 | 18.3 |
>10℃積溫 | 3900 | 8200 | 2800 | 6500 |
年降水量 | 621 | 1980 | 538 | 1350 |
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四地中緯度位置最低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四地中農作物一年一熟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表中甲地的植被類型和農作物是( )
A. 熱帶雨林,甘蔗B. 落葉闊葉林,棉花
C. 針時林,甜菜D. 常綠闊葉林,水稻
【答案】
【1】B
【2】C
【3】B
【解析】
本題組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區域認知力,涉及到的知識點主要是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熱量差異,農作物熟制的差異以及華北地區植被類型和農作物種類,需要結合到對應的基礎知識分析答題。
【1】由表格中四地的年平均氣溫可以看出,乙地最高,推測緯度最低,B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2】我國農作物一年一熟的地區主要在中溫帶,結合表格可以看出,丙地年平均氣溫最低,農作物一年一熟,C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3】甲地年均溫較低,且位于我國東部,降水量低于800毫米,推測為我國北方地區,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華北地區棉花種植面積較廣,B正確,其余選項錯誤。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分析我國某X城市郊外四種農作物生產、運費與市場價格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項目 作物 | 花卉 | 蔬菜 | 稻米 | 甘薯 |
市場價格/(元/kg) | 30 | 20 | 12 | 6 |
生產成本/(元/kg) | 15 | 12 | 6 | 2 |
運費/(元/kg·km) | 3.0 | 2.0 | 0.5 | 0.2 |
單位面積產量/kg | 20 | 15 | 4 | 10 |
(1)該X城市可能位于我國________氣候類型區。
(2)四種農作物中,單位面積產量利潤最小的是________。
(3)該地區最適宜經營哪兩種作物?________。
(4)該城市郊外農業土地利用離城市的最遠邊界是多少km?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J.博丹認為:北方寒冷,使人們體格強壯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熱,使人們有才智而缺少精力。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J.博丹的主張體現出哪一種人地關系思想( )
A. 人定勝天論
B. 地理環境決定論
C. 可持續發展論
D. 人地協調論
【2】J.博丹的思想類似于以下哪一位學者的思想( )
A. 孟軻: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P.白蘭士:注重人對環境的適應與利用方面的選擇能力
C. F.拉采爾:人類活動的特征取決于所在的地理環境的性質
D. 賈思勰:順天時,量地力,則用力少而成功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渾善達克地處錫林郭勒高原中部,東起大興安嶺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約340km,南北寬30—100km。下表示意渾善達克沙地20世紀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動態。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時間 | 20世紀60年代初 | 20世紀70年代中期 | 20世紀90年代中期 |
荒漠化面積(hm2) | 1 920 000 | 2 658 700 | 3 069 087 |
【1】渾善達克沙地20世紀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A. 荒漠化動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 B. 迎風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漸死亡
C. 灌叢周圍和丘間低地土壤養分減少 D. 致使北京附近沙塵(暴)天氣增多
【2】渾善達克地區的合理發展方向是
A. 改良土壤,大力鞏固和發展種植業 B. 制定合理載畜量,發展畜牧產品深加工業
C. 大力植樹造林,改善局地氣候條件 D. 發揮人口優勢,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白將鄉愁寄予一輪明月,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席慕容認為鄉愁是一種模糊的惆悵……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會寄鄉愁于筆端,表達思鄉之情,這些鄉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疇的對故鄉的思念與懷想。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所言:“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社稷。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祖宗。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恩情。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根本。”若從地理角度解讀鄉愁,其意蘊與內涵應有所拓展。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鄉愁產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 人口遷移 B. 經濟全球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2】下列地理現象中不能體現鄉愁的是
A. 個別投資者因為個人偏好,選擇在工業區位條件并不十分優越的地方建廠
B. 2018年2月14日(春節),多條高速公路因為車流量太大短時間封閉
C. 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
D. 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民俗博物館和民俗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保護性耕作法”是指對耕地實行免耕或淺耕措施,并在糧食收割時,將作物秸稈粉碎后還田,或者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過冬。下表為某地實驗前后有關實驗資料,讀表完成下列各題。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氣 | 土壤有機質 | 大氣懸浮質 | 大氣水分 | |
實驗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實驗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1】實驗結果反應了實行“保護性耕作法”能( )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強土壤透氣性 ③增加大氣濕度 ④減少空氣污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由表可知,該地最可能是( )
A. 河套平原 B. 云貴高原 C. 東南丘陵 D. 江漢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生態城市是現代城市建設的新潮流,它以環境為中心,注重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態優先等原則,這有利于解決因不合理城市建設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建設“健康”城市。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目前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與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不合理有關
B. 城市人口、工業的膨脹產生大量廢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C. 與城市所在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適有關
D. 城市環境是人類改造自然變化最大的地方,自凈能力最強
【2】生態城市中心區面積最大的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
A. 綠地 B. 工業區
C. 交通區 D. 住宅區
【3】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工業和城市化過程產生的問題中,屬于生態破壞方面的是( )
A. 大氣污染日益加劇,該地區已成為全國一大酸雨中心
B. 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
C. 噪聲擾民,城市環境質量下降
D. 耕地銳減,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夏季,四川盆地高溫悶熱天氣持續時間長,四川省許多人選擇外出旅游避暑,其中前往云南、貴州兩省的人較多。
說明四川人選擇前往云南、貴州兩省旅游避暑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
2018年6月份高考結束之后,幾個高三學生相約去旅行。他們首先去湖南張家界和鳳凰古城,親身經歷了“煙雨張家界”和“煙雨鳳凰城”;7月份又相約去新疆,欣賞喀納斯湖,游覽火焰山,穿越坎兒井,每天乘車時間基本都在10小時以上,真正體驗了新疆的地域遼闊。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他們去湖南和新疆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