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西省南寧市高三第二次適應性測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 6O 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僅是中華丈明的發祥地,也甘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經廣泛推行“風聞奏事”的制度,負責監察的諫官可以根據道聽途說來參奏大臣。《文獻通考》云:“故御史為風霜之任,彈糾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舊制,但聞風彈事,提綱而已。”此例一開,臺諫官員與執政大臣勢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頒布上諭,允許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根據“風聞”有密折奏事權力,這樣皇帝對臺諫官員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賴性大大降低了。據統計,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師廷臣的折奏數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數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撫,達到70%以上。這說明皇帝依靠奏折所獲取政治信息的重點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夠把地方情形上報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臺諫官員。
蔣洲為山西布政使,執掌全省財政大權,期間,濫用庫銀,逢迎結納,大肆揮霍,造成巨萬庫銀虧空。赴新任時把虧空銀兩分攤給山西全省各府州縣屬員,不足部分由侵賣木植補充,被新任巡撫塔永寧奏以風聞:“臣由陜西起程赴任途次即聞得升任布政使蔣洲虧空庫項,… …后細加體訪,… …知蔣洲實在虧空庫銀二萬余兩。”乾隆帝即著刑部尚書劉統勛查辦此案。經多方查證,蔣洲虧缺一萬二千兩白銀,透支養廉銀三千余兩,侵吞工程銀二千余兩,結果蔣洲被處死。 ——根據 《中國古代監察創度》整理
材料二 下圖為山西省和陜西省示意圖及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2010年年累計徑流量和年累計輸沙量的變化示意圖(年累計徑流量和年累計輸沙量為多年徑流量和愉輸沙量之和)。
(1)材料一中塔永寧自陜西省會西安前往山西省會太原,其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 平原和 谷地,并簡述兩地形區的形成的共同原因。( 8 分)
(2)汾河流城在1971——2010 年年平均降水量變化不大,指出 1971——2010 年河津水文站年輸沙量和年徑流量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北京市朝陽區高三4月一模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36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山西省的地形特征。(5分)
(2)簡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說明該谷地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8分)
清朝初期玉米、番薯、馬鈴薯等耐旱高產農作物在山西推廣,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政策,至清中期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山西農民被迫外遷。
(3)結合材料,完成該地區人地關系示意圖。(10分)
山西省煤炭儲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國70%以上的外運煤都來自山西。
(4)簡述山西成為我國能源基地的主要條件,指出山西能源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具體方式。(7分)
山西晉城和河南焦作合作打造“山水云臺、經典相府”旅游線路,并提高沿線公路等級。
(5)指出打造此條旅游線路對兩地旅游發展的影響。(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