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現象哪些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
①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②農歷不同的日期看到月相變化③航海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④地球上氣候的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三峽工程蓄水后,峽江急流變成“平靜湖水”(圖23)。隨著大壩的建成運行,庫區環境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國家環保局通報,目前庫區水質較好。但庫區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鎮的廢水、固體廢棄物非達標排放現象仍然嚴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隨流水進入庫區,某縣曾在4天內撈起的漂浮物就達100多噸。
圖23中,某支流上A、B兩處水質較差的是哪處?如果該現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試說明原因。
漂浮物對庫區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從源頭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環境管理措施可以解決庫區漂浮物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地區景觀圖(右圖),完成1~3題。
圖示地區屬于我國的
A.黃土高原 B.柴達木盆地 C.天山 D.內蒙古高原
為解決該地區能源短缺問題,正確的措施是
A.興建小水電站 B.利用風力發電 C.營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電站
造成該地區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過度樵采 B.過度放牧 C.過度利用地下水資源 D.工礦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云貴高原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勢高差大,地貌形態奇特,盆地(壩子)面積小,水熱及煤、鐵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民族多、分布廣。
資料1:2005年云貴高原地區人均GDP為6619元(全國為15033元/人)。
資料2:G省地處云貴高原,圖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關情況。圖16、表2中的相關系數大于(或小于)零,則表明地理要素之間為正(或負)相關關系,其絕對值越大,表明相關性越顯著。
表2:G省農業人口密度與地形坡度和土地開墾率的相關系數表
坡度范圍 | <13° | 13°-17° | 17°-21° | >21° |
地形坡度 | -0.17 | -0.73 | -0.66 | -0.24 |
土地開墾率 | 0.54 | 0.76 | 0.78 | 0.44 |
根據上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題。
根據圖16,在 m之間的地域,人口密度與海拔增加呈明顯正相關關系。在圖中所示的5個海拔區間中,與人口密度負相關最明顯的是 m的區間。
根據表2可知,G省農業人口密度與地形坡度呈顯著負相關的兩個坡度范圍是 和 ;在這兩個坡度區間內,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填正確項字母)。
A.土地開墾過度 B.環境(植被)遭受破壞 C.降水豐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嶇
考慮自然因素的影響,如果建設同等級的高速公路,單位里程造價最低的地區是 (填正確項字母)。
A.云貴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華北平原 D.山東丘陵
分析云貴高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條件及其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兩種類型的環境問題示意圖,回答下列1-2題。
1.以水資源為例,圖中所示發展中國家( )
A.技術落后,人均使用水資源的數量少,對環境的影響小
B.用單位水資源產生的環境問題小,最終對環境的影響也小
C.人口過多,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大,容易出現水資源危機
D.對水資源的危害程度遠遠大于發達國家
2.以能源為例,圖中所示發達國家( )
A.能源消耗總量大,產生的污染問題不大
B.由于經濟發達,技術水平高,對地球產生的危害小
C.使用單位能源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大,對環境總的影響小
D.人口數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數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縣2005年—2008年總人口增長變動情況統計表,回答1~2題。
年度 | 年初人口 | 當年出生人數 | 當年死亡人數 |
2005年 | 1560454 | 12825 | 7707 |
2006年 | 1591102 | 13102 | 7832 |
2007年 | 1592102 | 13348 | 7156 |
2008年 | 1618418 | 18255 | 735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有關世界森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現有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和熱帶
B.長期以來森林覆蓋率不斷減少,還有繼續減少的趨勢
C.森林破壞以后,大多出現草場
D.各國經濟發展對林木需求量不斷增加,將使森林面積不斷縮減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