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北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及谷物單產比較(2005年)表,完成下列各題。
1.從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產量最高的是
A.上海 B.黑龍江 C.吉林 D.浙江
2.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濕地保護工程的實施,東北地區靠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荒地來增加糧食產量的途徑將受到限制。東北地區為增加糧食產量的合理途徑可以是
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B.大面積采用大棚技術,提高復種指數
C.發展噴灌、滴灌技術 D.增施有機肥,保持土壤肥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面對東部繁榮、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中部的“三農”問題越來越嚴重。產業結構轉換越來越困難,資源被拉空現象越來越突出,區域經濟發展排序發生了重大變化,東部地區最高,西部地區其次,中部地區速度最低,中部地區在東部大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夾擊”下,正在塌陷!
材料二 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研究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和措施,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和綜合經濟優勢,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有競爭力的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開拓中部地區大市場,發展大流通。
材料三 安徽作為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大省,勞動力充足,煤鐵資源豐富……一方面積極融入長三角,另一方面渴望與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笆晃濉逼陂g,安徽著力和東部搞好產業對接,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經濟發展,“實施東向戰略、發展東向經濟”,“融入長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兩流域(長江、淮河),唱好黃(黃山)煤(煤炭)戲”。
材料四 長江三角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長期鐵路規劃圖、安徽地形、河流、主要城市分布圖。
(1)讀“安徽省中長期鐵路規劃圖”。圖中A、B、C、D四條鐵路線中,分別表示京九、京滬鐵路的是 、 (填字母)。京九、京滬鐵路通過 安徽省,分析其對安徽省區域經濟發展有意義。
(2)安徽省地圖中甲河沿岸城市密集,目前該城市帶經濟發展迅速,分析其區位優勢有哪些?
(3)結合材料分析從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發生了哪些變
化?
(4)安徽省地圖中乙地區積極響應國家實施生態退耕號召,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
你認為該地區今后適合發展哪些相關產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材料一:圖a為“長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為龍頭,與浙江(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市)和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兩省共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這里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材料二:圖b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
(1)圖a所示地區素有我國“魚米之鄉”的美稱,但近年來該區域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主,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地理原因。
(2)讀圖b,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區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的變化有何不同。
(3)從地理區位優勢的角度,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直接投資額在全國的比重不斷攀升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圖a為“長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為龍頭,與浙江(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市)和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兩省共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這里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材料二:圖b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
(1)圖a所示地區素有我國“魚米之鄉”的美稱,但近年來該區域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主,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地理原因。
(2)讀圖b,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區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的變化有何不同。
(3)從地理區位優勢的角度,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直接投資額在全國的比重不斷攀升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貿易總量增大,外貿從出超變為入超,而且入超數量越來越大。進口貿易結構發生變化,棉紡織品漸漸取代鴉片占主要地位,到1858年,棉紡織品已經以35.7%的優勢壓倒鴉片的28.8%,居進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國出口仍以絲、茶等農產品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葉最為明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市場被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搶占了。
——李斌《頓挫與嬗變: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造成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材料四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務部長薄熙來率團出席在菲律賓召開的第六次中國——東盟和第十次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會議期間,薄熙來就中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我們主張理性、公正、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但堅決反對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為正常貿易設置障礙,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6)請結合材料四,運用經濟常識知識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這一觀點進行評述。
(7)運用哲學常識知識,說明“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的做法,其方法論有什么錯誤,請加以簡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國第三個區域經濟合作板塊——環渤海經濟圈正加速崛起。
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
(1)環渤海經濟圈和長江三角地區港口眾多,兩幅圖標有數碼的城市中,為東北石油和華北煤炭重要輸出港的其數碼是 ;為東北地區重要綜合性內外貿易口岸的其數碼是 ;為全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的其數碼是
(2)與長三角相比,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工業在資源方面的不利條件是 。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正在實施建設的工程項目是 。
(3)兩區域建立化學工業不同的主導區位因素各是什么?
(4)試分析渤海海洋污染嚴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