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產業結構調整應該呈現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向服務功能型轉變、向生態節約型轉變、向社會人文化轉變的趨勢。創意產業正是我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11分)
2012年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分布圖 2012年上海市各類創意產業數量與其單位產出情況
(1)影響“東北”、“西南”兩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1分)
(2)2007年上海市創意產業中,單位產出最高的是 ,總收益最高的是 (2分)
(3)蘇州河兩岸原為老廠房、老倉庫、老建筑分布的舊城工業區,近十年來,借鑒德國魯爾工業區等發達國家老工業區改造的經驗,目前一個嶄新的創意產業園區已在蘇州河兩岸形成,依據你學過的知識,談談蘇州河兩岸創意產業園區形成的意義(至少四點)
(4分)
(4)上海的產業結構已經逐步轉向航運業、高科技服務業、商貿業、金融業、房產業、會展業等綜合服務功能型為主,試從地理位置、科技、人口與經濟等角度闡述其合理性。
(4分)
(1)人才和技術(1分)
(2)電信軟件類;咨詢策劃類 (2分)(3)創意產業園區的建立推動了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推動了上海經濟的發展;對老工業建筑物進行改造利用,變工業廢墟上的遺物為文化藝術景點、工作室、休閑娛樂場所等等,即節省了投資,又保留了上海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提升了上海城市的品位;有效的整治了蘇州河兩岸的環境,減輕了環境污染,改善了上海的投資環境;共享基礎設施;加強產業協作和信息交流,促進技術創新;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答四點4分)
(4)上海位于南北海岸線的中點,長江的入海口,有利于發展航運業及與其相關的行業;
上海科學技術發達,有利于發展教育、醫療、科技、信息、咨詢等高科技服務業;上海全國第一大城市,人口眾多,且流動人口多,發展服務業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上海經濟高度發達,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金融業、房產業、會展業等新的第三產業,為上海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創意產業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所以創意產業形成的主導因素是人才和技術。
(2)讀圖可以判斷,單位產出最高的是電信軟件類。總收益最高的是咨詢策劃類。(3)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使企業獲取發展的動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蘇州河兩岸創意產業園區形成,推動了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推動了上海經濟的發展。對老工業建筑物進行改造利用,變工業廢墟上的遺物為文化藝術景點、工作室、休閑娛樂場所等等,即節省了投資,又保留了上海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提升了上海城市的品位。有效的整治了蘇州河兩岸的環境,減輕了環境污染,改善了上海的投資環境。共享基礎設施,加強產業協作和信息交流,促進技術創新,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4)從地理位置看,上海位于南北海岸線的中點,長江的入海口,有利于發展航運業及與其相關的行業。從科技角度看,上海科學技術發達,有利于發展教育、醫療、科技、信息、咨詢等高科技服務業。從人口角度分析,上海全國第一大城市,人口眾多,且流動人口多,發展服務業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經濟水平看,上海經濟高度發達,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金融業、房產業、會展業等新的第三產業,為上海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
考點:中國區域地理,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方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上海市嘉定區2013年高考一模地理試題 題型:069
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產業結構調整應該呈現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向服務功能型轉變、向生態節約型轉變、向社會人文化轉變的趨勢。創意產業正是我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
1、影響“東北”、“西南”兩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形成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
2、2007年上海市創意產業中,單位產出最高的是________,總收益最高的是________。
3、蘇州河兩岸原為老廠房、老倉庫、老建筑分布的舊城工業區,近十年來,借鑒德國魯爾工業區等發達國家老工業區改造的經驗,目前一個嶄新的創意產業園區已在蘇州河兩岸形成,依據你學過的知識,談談蘇州河兩岸創意產業園區形成的意義(至少三點)________。
4、上海的產業結構已經逐步轉向航運業、高科技服務業、商貿業、金融業、房產業、會展業等綜合服務功能型為主,試從地理位置、科技、人口與經濟等角度闡述其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由于人口非農業化轉移帶來“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圍擴展,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原宅基地廢棄、閑置,形成空心化現象。下圖為農村空心化演進的周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農村勞動力大量短期外出打工,宅基地出現“季節性閑置”現象主要發生在
A.出現期 B.成長期 C.興盛期 D.衰退期
衰退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和個人意愿 B.經濟收入差異和人口增長壓力
C.農村勞動力非農業化轉移加快 D.村莊基礎設施完善和耕地保護落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山東省兗州市高三上學期入校模擬考試地理(單科)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有兩種形式:移地式城市化與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農村人口一般不離開居住地,而農村逐步向城鎮轉化。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城鎮人口職業構成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①、②、③分別表達的產業是 ( )
A.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B.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C.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D.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
2.造成該城鎮“人口職業構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長過快 B.區位選擇變化
C.職業收入差異 D.產業結構升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