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及圖表,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土壤侵蝕與年降水量關系(圖甲)、土壤侵蝕與森林覆蓋率關系(圖乙)。
材料二 黃土高原降水分布(左圖)和右圖中乙所在省北部某縣某年的經濟結構表。
(1)結合圖甲,分析說明圖乙中土壤侵蝕與年降水量之間的關聯性。
(2)結合材料二,指出該縣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
(3)有關學者提出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兩種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壩為主;同時種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復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為侵蝕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須與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請你在圖3的甲、乙兩地區中任選一地,選擇該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闡明選擇方案的理由。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低,土壤侵蝕強度隨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強;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隨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蝕強度隨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蓋率增大)而迅速減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時,森林覆蓋率高,土壤侵蝕強度小且變化不大(相對比較穩定)。
(2)水土流失、環境污染。
(3)甲地應選擇方案Ⅱ。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過450毫米,提高森林覆蓋率,能降低土壤侵蝕強度。在降水量較大地區恢復植被比較容易;但在坡度較大的溝坡應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乙地應選擇方案Ⅰ。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植被生長的降水條件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毫米的地區仍有較強的侵蝕力)應以工程措施為主,降水量較小,選擇需水較少的灌木和草坡更適宜。
【解析】
試題
本題以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和治理為背景,考查考生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原理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1)直接根據圖A土壤侵蝕隨降水量的變化分段分析,并注意結合圖B信息。
(2)結合該縣的降水量分布,該縣位于陜西省北部,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而由經濟結構表反映該縣第一產業比重高,其中又以種植業為主,故會出現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破壞當地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工業中以重工業為主,則可能導致環境污染嚴重。
(3)回答本問要與第(1)小題相結合。甲地降水量大于450mm,因此應采取植樹造林為主的治理方案,在坡度較大的溝坡應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由于森林覆蓋率與土壤侵蝕強度成正比,因此采取工程性措施效果好一些,同時種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復草地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質工作者在我國云南省某地地層中發現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Ⅲ—Ⅳ—Ⅴ之間的地質構造為( )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壘 D. 地塹
【2】下列地質工作者描述的圖示地區狀況,最可信的是( )
A. Ⅰ處的植被更為茂盛 B. Ⅱ處有地下水出露
C. Ⅲ處的植被更為茂盛 D. Ⅳ處適合石油開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讀太陽大氣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為________層,其主要活動有____________,變化周期大約為________年。
(2)圖中的B為________層,其主要活動有____________。
(3)填寫下表: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 發生現象 |
氣球電離層 | 干擾________通信 |
地磁場 | 產生“________”現象,使磁針顫動 |
高能粒子撞擊兩極高層大氣 | 在極地夜空產生________現象 |
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發生變化 | 形成異常的天氣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川藏公路東起成都,西到拉薩,是我國筑路史上工程最艱巨的一條公路。藏彝走廊指我國的川、藏、滇三省區邊境的橫斷山脈地區以藏、彝、羌、納西、等諸多少數民族聚居地,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單元,其中的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有人認為,地形促進了藏彝走廊地區多民族的形成,試解釋原因。
(2)試分析川藏公路在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新中國成立后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一批重點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徑小、埋藏淺的“地下管網式”排水系統。這些城市在大雨之后常出現積水回流現象,積水從管道口噴涌而出,濺起半米多高的泥漿,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城市積水嚴重,主要是人類活動干預了水循環的
A. 蒸發環節 B. 降水環節 C. 下滲環節 D. 徑流環節
【2】造成這些城市積水回流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管道
A. 口徑小 B. 埋藏淺 C. 密度大 D. 質量差
【3】我國大部分城市不適合修建原蘇聯的“地下管網式”排水系統,主要是因為我國
A. 降水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B. 地勢低平,排水不通暢
C. 經濟發達,污水排放量大 D. 人口稠密,建設用地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區域和該區域乙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形成圖中同一自然帶上限南北兩坡高度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 水分B. 光照C. 熱量D. 地形
【2】據圖示信息可推斷
A. 該區域位于北半球B. 甲地的降水集中在冬季
C. 乙地的河流無結冰期D. 丙地全年受到西風帶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兩大水土流失分布區。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①②兩區域中( )
A. ①區域陸地自然帶為溫帶草原帶,②區域為熱帶雨林帶
B. ①區域土壤肥沃,②區域土壤貧瘠
C. ①區域季風水田農業發達,②區域商品谷物農業發達
D. ①區域丘陵面積比重大,②區域平原面積比重大
【2】造成①②兩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共同原因是( )
A. 天然林草覆蓋率低
B. 開發歷史悠久
C. 土質疏松,抗侵蝕能力弱
D. 人類活動強度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不同時期戶籍遷移記憶漫畫。
材料二 國務院辦公廳已發出通知,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招收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 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
(2)當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由城市到鄉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鄉村到城市 D.由鄉村到鄉村
(3)目前我國的國內人口流動和遷移以務工和經商為主要形式,這對我國鄉村有何影響?
(4)進入21世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大量外來民工無“工”可做而本地企業無“工”可用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城市規劃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讀某城市玫瑰風頻統計及工業區劃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 綜合考慮自然和經濟因素,①--④該城市工業企業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關于該城的規劃發展敘述,描述與實際最不相符的是( )
A. A地處河流上游,環境優美,適于開發高檔住宅區
B. B處交通通達度高,一定為該城的中心商務區
C. C處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結合,規劃為該城的倉儲物流區
D. D處土地預留空間大,可規劃為城市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