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是我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示意圖,讀圖回答:(每空1分,共9分)
(1)長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較高,形成了重要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市,請填出圖中A、C城市的名稱:
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的直轄市有___________個,省會城市有____________個。圖中江蘇省的地級市有6個,形成了一種城市等級體系。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級別與數量的關系是:
(3)比較圖中不同級別城市的平均距離,并總結出不同等級城市的空間分布規律。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正在建設杭州—寧波—福州—廈門—深圳的沿海高速客運鐵路,它對東南沿海的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下圖示意我國東南部部分鐵路網,讀圖完成:
該高速鐵路建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多地震,地質災害嚴重 B.多臺風,氣象災害嚴重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河流眾多 D.所經地區人口多,侵占農田多
有關對此高速鐵路的當前評價正確的是
A.能緩解滬杭線貨運壓力
B.能大幅度擴展長三角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和生產力輻射范圍,加強區際聯系
C.利于加快滬寧地區進一步發展重工業,實現重工業的帶動作用
D.高鐵客運價格較高的用意是限制出行人數,緩解中國鐵路網包括京滬線營運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該高速鐵路有利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向西部轉移,產業轉移對于接收地有利影響是
①加快接收地的經濟結構調整 ②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③擴大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 ④可能會加大環境污染程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正在建設杭州—寧波—福州—廈門—深圳的沿海高速客運鐵路,它對東南沿海的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下圖示意我國東南部部分鐵路網,讀圖完成各題。
該高速鐵路建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多地震,地質災害嚴重
B.多臺風,氣象災害嚴重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河流眾多
D.所經地區人口多,侵占農田多
有關對此高速鐵路的當前評價正確的是
A.能緩解滬杭線貨運壓力
B.能大幅度擴展長三角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和生產力輻射范圍,加強區際聯系
C.利于加快滬寧地區進一步發展重工業,實現重工業的帶動作用
D.高鐵客運價格較高的用意是限制出行人數,緩解中國鐵路網包括京滬線營運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該高速鐵路有利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向西部轉移,產業轉移對于接收地有利影響是
①加快接收地的經濟結構調整 ②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③擴大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 ④可能會加大環境污染程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河南省駐馬店市十校聯合體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圖”,回答問題:(10分)
(1)關于“西氣東輸”工程沿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工程西北段所經地區,森林茂密,稻田連片
B.工程東南段所經地區,城市密度大,經濟實力較強
C.圖中①地位于我國的中部地帶,天然氣資源較豐富
D.圖中②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
(2)“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線路中,地形最復雜、施工最困難的是 線。中線經過的自然帶有 、 ;這種自然帶的變化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
(3)四大工程中,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積極影響的工程是 , 。它們對上海的積極影響是: 、 、 (至少三個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濰坊三縣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正在建設杭州—寧波—福州—廈門—深圳的沿海高速客運鐵路,它對東南沿海的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下圖示意我國東南部部分鐵路網,讀圖完成各題。
1.該高速鐵路建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多地震,地質災害嚴重
B.多臺風,氣象災害嚴重
C.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河流眾多
D.所經地區人口多,侵占農田多
2.有關對此高速鐵路的當前評價正確的是
A.能緩解滬杭線貨運壓力
B.能大幅度擴展長三角地區經濟活動空間和生產力輻射范圍,加強區際聯系
C.利于加快滬寧地區進一步發展重工業,實現重工業的帶動作用
D.高鐵客運價格較高的用意是限制出行人數,緩解中國鐵路網包括京滬線營運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3.該高速鐵路有利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向西部轉移,產業轉移對于接收地有利影響是
①加快接收地的經濟結構調整 ②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③擴大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 ④可能會加大環境污染程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7年12月16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報請國務院同意,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首次開展的“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中部試驗區彰顯中央促進中部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堅定決心,同時也表明我國探索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落實科學發展觀邁出了新的步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武漢位于長江流域腹心,是長江中游水陸交通樞紐,號稱“九省通衢”,明清時期已發展成為長江中游重要的工商業重鎮。自近代開埠通商,各類新式工商企業陸續興辦,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到19世紀末發展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材料二 武漢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昌起義爆發后,成立的湖北軍政府立即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又頒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規定國家主權屬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論、結社、信仰等自由;還通告全國,號召各省人民發動起義,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統治。
(1)近代武漢開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開埠通商后武漢工商業日益發達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湖北軍政府政治制度變革的基本主張,指出武昌起義的重大影響。
材料三 中部地區(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中部腹地,承東又啟西,照南又顧北。中部地區的每一個發展步伐的外溢效應都能惠及東部和西部……綜合分析中部地區就會發現,“中部崛起”戰略具有“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裝一臺強有力的發動機。——《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轉折——為什么要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3)結合材料三和圖(中原城市群規劃圖)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與國內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認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材料四 我國某區域圖
(4)圖中甲區域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它是 與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
材料五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機制作用的日益增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對中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加深,所以,必須加快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東部地區提供廣闊而穩定的原料產地和市場,如果中部地區發展不起來,將直接拖累東部地區的發展,嚴重阻礙全國經濟的增長。
(5)材料五主要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什么觀點?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堅持科學發展,推進改革創新,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而奮斗》的報告中說,武漢依托人才、技術、工業基礎的優勢,在打造城市圈的過程中逐漸顯示出了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武漢的光纖、激光和數控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走上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關于中部崛起的10號文件也已將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4個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圍,這意味著武漢已進入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視野。
(6)結合材料六,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分析黨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