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某地地質剖面圖,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甲處地質構造是_________,地貌為________,形成這種地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處尋找天然氣應選擇_________;某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要在甲、乙、丙三處選址修建一條南北向的隧道,宜選擇______處,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
(3)丁處的地貌名稱____________,形成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
(4)圈中箭頭的方向,將各數字所代表的地質作用填到橫線上。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答案】(1)背斜,各地,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
(2)甲,甲,隧道形狀與構造形狀致,結構穩固;地下水不宜滲入
(3)沖積扇,流水沉積
(4)⑤變質作用;⑥重熔再生。
【解析】本題以某地地質剖面圖和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為背景材料,考查地質構造與地貌、三大巖石的相互轉化,意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1)讀圖分析可知,甲處巖層向上拱起,因此為背斜構造;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蝕,從而形成谷地。
(2)由上題分析甲地為背斜;乙地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造;丙處巖層斷裂并發生錯位,為斷層。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因此尋找天然氣應選擇在甲;修建隧道應該選擇在背斜部位,因為背斜部位巖層向上拱起,與隧道頂部走向一致,巖層穩定,不易塌陷,安全;背斜部位不易儲水,不會出現滲水現象。向斜部位為儲水構造,易導致滲水時間的發生,斷層部位巖層不穩定,工程建設容易導致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
(3)讀圖分析可知,丁處是位于河流出山口的沖積扇,沖積扇是山地河流從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以后,因坡降驟減,水流搬運能力大為減弱,部分挾帶的碎屑物堆積下來,形成從出口頂點向外輻射的扇形堆積體,因此形成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沉積作用。
(4)右圖表示地殼的物質循環。在地殼循環中,地殼的物質在風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類巖石,又到新巖漿生成,周而復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的過程。由圖示可知,巖漿直接形成巖漿巖,因此A、B為巖漿巖,A形成于地表以下,主要為侵入巖,B形成于地表以上為噴出巖,①②為冷卻凝固作用;已經形成的巖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積物,然后在固結成巖的作用下形成沉積巖,因此C為沉積巖;③即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④為固結成巖作用。沉積巖隨著地殼的運動,到達地殼的內部,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發生變質,從而形成變質巖,因此D為變質巖;⑤為變質作用;變質巖會重新熔融形成巖漿,因此⑥是熔融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4 mL濃度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與20 mL濃度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應。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為Na2SO4,則元素Cr在還原產物中的化合價為( )
A.+2 B.+3 C.+4 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據回答下列各題。
【1】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 )
A. 溫室效應 B. 熱力環流 C. 海陸熱力差異 D. 風的形成
【2】下列地理現象的成困與該實驗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域經緯網圖”,回答下面小題。
【1】②地的地理坐標是( )
A. (40°N,20°W) B. (40°S,20°E)
C. (40°S,20°W) D. (40°N,20°E)
【2】關于圖中各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地位于中緯度 B. ③地位于東半球
C. ④地位于⑤地的東北方 D. ①②兩點距離等于②③兩點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意大利的威尼斯(歐洲)和加拿大的渥太華(北美洲)均在45°N附近,兩城市約相距6940千米,則兩地的地方時
A.威尼斯比渥太華約早4小時B.渥太華比威尼斯約早4小時
C.威尼斯比渥太華約早6小時D.渥太華比威尼斯約早6小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30°S某地等高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條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蝕作用最強的是( )
A.m處的西岸 B.n處的東岸 C.p處的西岸 D.q處的東岸
【3】圖中a、b、c、d四地中最適合建設大型村落的是(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流域地質構造與地貌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圖示地區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③處為向斜成嶺 B. ①處有斷層發育
C. ②處有可能找到石油 D. ②處巖石比③處巖石堅硬
【2】圖中丁處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3】下列四圖能正確反映圖中河流枯水期水體補給關系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墻,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鋪貼于各種構筑物及其它空間結構上的綠化方式。毛氈式建筑垂直綠化由法國植物學家帕特里克·布蘭克發明,他將體型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墻的上方,體型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墻的下方。該類型植物墻的最大特點是不需要土壤和種植基質,以管線方式傳輸水分和養料維持植物生長。左圖示意毛氈式建筑垂直綠化結構,右圖為植物墻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植物墻的核心功能是
A. 減少建筑能耗 B. 增加綠化面積 C. 延長建筑壽命 D. 豐富城市景觀
【2】推測目前高層建筑沒有大規模采用植物墻的原因是
A. 技術不夠成熟 B. 破壞建筑景觀 C. 安裝維護費高 D. 市場需求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