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圖序與區域搭配正確的是( )
A. ①東北平原 ②長江中下游地區 ③南部沿海地區 ④黃河中下游地區
B. ①長江中下游地區 ②南部沿海地區 ③黃河中下游地區 ④東北平原
C. ①南部沿海地區 ②黃河中下游地區 ③東北平原 ④長江中下游地區
D. ①長江中下游地區 ②黃河中下游地區 ③東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區
【2】上圖中②③兩地農作物品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不同 B. 熱量不同 C. 降水不同 D. 地形不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田納西河兩岸能夠形成一條“工業走廊”,主要得益于( )
A.豐富的礦產資源B.土地利用注重生態建設
C.便利的航運條件D.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許多國家表現出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點,即“城鄉倒置”現象。讀“中國城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圖,回答以下問題。
(1)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的消失時間約在( )
A.2020年
B.2045年
C.2060年
D.2075年
(2)2016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以此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至2025年前,實施該政策的影響可能有
( )
A.減少老齡人口數量
B.減輕家庭及社會的養老負擔
C.改變我國人口增長模式
D.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地區,人們運用光在林中垂直遞減的原理,模擬雨林結構,建立多層人工經濟林,如下圖。上層喬木為橡膠,下面種植茶樹、咖啡等灌木,最下層種植藥材、草果等喜陰地被植物。既改善了環境,又充分利用了光照,一地多用,增加了收益。讀圖回答. 對此生態農業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和土地資源
B. 模擬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C. 片面強調經濟效益
D. 環保卻不經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山西省能源的加工轉換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將煤炭液化,發展煤化工
B. 將煤炭氣化,發展煤化工
C. 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發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輸出焦炭
D. 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的甲、乙兩國,一個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國,另一個有“木材之國”的美譽,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國。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下列關于甲、乙兩國自然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勢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都具有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
C.甲國氣候涼爽,乙國氣候濕熱
D.都處于板塊交界附近,多地震
(2)乙國大宗貨物的進出口不是通過河流而是取道從布拉柴維爾通向海洋的鐵路,其主要原因是( )
A.鐵路運輸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鐵路運距更短,可擴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為出海通道
D.減少貨物進出口對途經國家的影響
(3)2015年,圖中的“木材之國”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產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①延長木材產業鏈,擴大就業 ②國內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對原木運輸造成了巨大沖擊 ⑤保護森林資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地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最嚴重的生態問題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酸化 D. 水資源遭受污染
【2】我國西北地區干旱為主的自然景觀的主要成因是( )
A. 地處東南季風的背風坡 B. 深居內陸,地形阻擋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亞洲高壓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城市建設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城市建設導致了當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徑流匯集速度減慢
C. 蒸發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設后地面徑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下滲量減少
C. 植被覆蓋率增加 D. 城市熱島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東棗莊因棗而得名。紅棗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喜光,好干燥,耐干旱。下圖為棗莊市所在的區域略圖,D地紅棗果實大而甜,是全市唯一相對集中、產量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區域的最主要地形類型是( )
A.丘陵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2)D地紅棗品質優良的有利自然條件( )
A.迎風坡降水豐富
B.背陽坡光照充足
C.山坡排水條件好
D.土壤肥沃水源足
(3)解決棗莊紅棗相對集中、產量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有機化肥使用量,提高紅棗質量
B.舉辦紅棗文化旅游節,發展觀光農業
C.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開拓銷售市場
D.延長紅棗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